青島日報2020年9月23日7版
今年3月啟動的“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搭建起一個聽民聲、解民憂、聚民智、暖民心的新平臺。6個多月來,廣大市民、網友熱情響應、踴躍參與,僅青島日報全媒體平臺就收到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的市民留言15000余條,涉及城市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市民反映問題的留言,青島日報擇選部分在本報“三我”特刊予以刊登,或派出記者深入采訪,形成調查稿件。其他留言則通過市政務服務熱線等方式轉交給相關部門、區市。接到市民留言問題的部門、區市積極辦理,落實整改,促進了一大批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但是,這樣的互動頻率尚顯不夠,網絡時代的新聞輿論監督和市民、部門互動應有相應的“網速”。8月17日,隨著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客戶端上線,“直通12345”全新亮相。市民、網友在該板塊留言后,所反映的問題可第一時間在網絡呈現,本報編輯、記者將留言問題轉交給市政務服務熱線12345的同時,各部門、區市和廣大網友亦通過“觀海”APP看到相關留言及部門回復信息。
即時呈現帶來了高頻互動和整改“加速度”。不少網友在留言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建議,問題涉及到的部門、區市“快馬加鞭”,一些問題在當天就收到回復,一兩天即完成整改。
9月3日,有網友在“觀海”客戶端“直通12345”板塊留言反映:金液泉路中海御城停車場出口,一輛破三輪和一輛破摩托停在人行橫道上一兩年了,嚴重影響行人走路。收到該留言問題后,李滄區交警大隊立即派人現場察看,發現網友反映的三輪車和摩托車破舊、無人管理,依據有關規定將其拖移到唐山路富陽停車場放置。次日,反映該問題的網友在“觀海”評論區留言:“效率真高,剛才看到已清理,點贊。”
“短平快”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贏得市民贊許,有些問題雖不能立竿見影地徹底辦結,但相關部門、區市的“馬上辦”態度和行動力亦值得稱道。
9月18 日10:46時,有網友在“直通12345”留言反映:西海岸新區珠江路21號北側用地積土成山,因下雨沖塌圍墻,造成消防通道堵塞,對人民財產造成損失,危及人民安全。當日16:39時,西海岸新區政府的回復即出現在留言區:薛家島街道社會治理中心回復落實辦理情況:關于海信花伴里西門外土堆坍塌的問題,目前街道正在匯總土石方體量、小區圍墻倒塌、小區內監控設備損壞以及被壓居民車輛等具體損失情況。同時,街道正在根據損失情況研究具體的治理方案。當日,嘉陵江東路社區工作人員亦電話回復了反映人。
還有些問題的調查落實和整改需一定周期,但部門、區市認真解決問題的做法和“網速”回復給市民吃了“定心丸”。
9月16日中午12:52時,市民劉先生在“直通12345”留言反映:李滄區青山路263號福臨萬家小區二期東區的東邊、僅一墻之隔有個液化氣換氣站,離居民樓非常近,居民如同守著“定時炸彈”生活,非常危險!請相關部門予以搬離!9月18日 16:29時,李滄區政府回復:李滄區浮山路街道辦事處高度重視,經查看了解,新的液化換氣站正在建設當中,不久后搬離,從而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液化換氣站在搬離過程中,會加強生產安全管理,做好相關防范措施,確保在此期間安全穩定。
詩人說: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這種“慢”固然美好,當下IT時代的各種“快”成為剛需。市民想表達的聲音、迫切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網絡平臺即時呈現出來,帶動眾多網友(包括相關專家、學者)參與討論、互動,增強了問題關注度,也極大推動了解題效率提升。
當然,很多難點問題需按程序逐步推進解決,相關部門、區市在快速落實、反饋之后,須跟蹤整改,確保“藥到病除”。不僅速度“快”,還要效果“好”,才是市民、網友的終極期許,也是解民憂、暖民心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