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1日訊 最新發布的《嶗山區“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嶗山區將形成“優質均衡、開放融合、特色創新的山海新教育”品牌,實現教育整體質量達到全市一流水平,滿足群眾多層次的教育服務需求,并對全市教育發展起到帶動、示范、引領作用的目標。

根據《規劃》,嶗山區將形成配置合理的教育發展新布局,構筑優質均衡的教育發展新生態,建立創新活力的教育治理新體系,構建優質教育人才聚集發展新高地,打造特色鮮明的嶗山教育新品牌。到2025年,計劃新建、改擴建中國海洋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海爾路學校等13所學校,新建12所幼兒園,新增18330個學位。其中,義務教育學位增加15000個,學前教育普惠性學位增加3330個,并通過招聘和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骨干教師、優秀高校畢業生1000余人。將解決埠東區片、金家嶺區片等熱點區域的入學難、入園難問題,實現每個街道、每個片區都有國內“雙一流”高校或國內外基礎教育知名學校聯合辦學。

一方面,將全面推進與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二中、青島實驗初中等的合作,增加專家指導頻率或專家常駐學校,對學校的教育科研引領、課堂教學改進、課程構建、校本課程創編等進行高位指導。深化“一長多校”集團化辦學,成立實驗小學等8個教育集團,創新管理機制和辦學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將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研究和示范,制定覆蓋全學段的創新教育評價標準,完善人工智能創新教育的課程建設,100%中小學校啟動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的試驗和推廣,打造48所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學校。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人工智能研發平臺或展館,100%中小學生參加人工智能科普創作,支持社會機構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
此外,還將優化特殊教育資源配置,按照“就近入園”原則,充分利用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的康復機構資源,滿足特殊兒童接受早期教育和康復訓練的需求。探索適合特殊學生的中等職業教育,為特殊學生的再深造和未來就業提供支持。繼續推進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和醫教、康教結合三項改革,實現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全覆蓋,至2025年,全面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8%以上,學前三年入園和接受康復教育訓練率達到90%以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