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離2022年春節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每逢佳節憶團圓,能否回家過年,牽動人心。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是必須要考慮的變量。盡管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但全球疫情大流行仍在高位運行,新型變異株不斷出現,我國持續面臨較大的疫情輸入壓力。疫情風險仍然存在,又逢春節這一人員流動性較大的時間節點,無論出于穩定全國疫情防控大局的要求,還是守護一個健康祥和新春佳節的需要,疫情防控須臾不可放松。由此看來,就地過年還是返鄉過年,確實需要我們思量權衡。

近期,北京、上海等多地已明確部署春節疫情防控措施,提倡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這一倡導,是出于綜合研判而提出的。特別是在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稍有疏忽,都會加大疫情傳播風險和防控壓力。倡導就地過年,減少人員跨區域流動,是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舉措之一,不僅能夠降低個人感染的風險,也能減少疫情大范圍擴散的可能,保護更多人的安全。由此而言,就地過年是一時留守,是為了長遠的健康,也能換來他日無憂無慮的團圓。
春節不返鄉,年味不能淡。春節是融于文化血脈里的傳統節日,過一個好年是全國各地的傳統,對人民群眾有重要意義。群眾響應號召就地過年,各地也應積極采取舉措,保障留在當地的群眾能過一個溫暖喜慶年。發改委密切監測市場運行情況及價格變化,指導各地穩定生產供應、充實商品儲備;安徽合肥向符合條件的員工發放1000元“留肥紅包”;浙江杭州擬為留杭的非浙江戶籍務工人員發放電子消費券;江蘇無錫濱湖區開放景區免費入園……留人更要留心,從衣食住行到休閑娛樂,各地推出一項項務實舉措,覆蓋生活方方面面,讓就地過年的群眾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也應看到,提倡就地過年,絕不是搞“一刀切”。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全力做好2022年春運工作的意見》,要求“科學精準做好分區分類出行管理,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保障人員安全有序流動,堅決防止‘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相較于此前兩個春節,今年我國各地各部門積累了更多節假日疫情處置經驗,防控能力和保障能力都隨之增強。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著力在科學精準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區施策,一定能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保障人民群眾過一個健康溫馨的春節。

守護一個健康祥和的春節,不僅需要各地采取嚴密防控舉措,還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無論是就地過年,還是返鄉過年,都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及時接種疫苗,遵守各地防疫政策。唯其如此,才能保障好自己和家人健康、筑牢疫情防控的道道防線。
今年春節,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第三個春節,人們思鄉情切,卻也明白疫情防控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面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持續性壓力,從嚴從緊落實防疫措施,才能鞏固好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以響應就地過年,換牽掛的人安心放心,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我們定能迎來更多溫馨暖心的團聚時分。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