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沒有紅馬甲,但憑借著對數學與公益的熱愛,始終堅持為海大學子提供數學方面的答疑與交流服務,專心致志,不求回報。他們就是“輔助線”數學公益團隊!
“輔助線”數學公益團隊成立于2017年5月,是數學科學學院黨委、團委領導下的學生公益組織。團隊以推廣數學文化為宗旨,志愿為全校學習數學公共課的學生開展數學答疑、數學交流等服務。
有心的地方就充滿愛
每天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們便早早等候在教學五區六樓的答疑教室。直到最后一名學生的眉頭舒展開,他們才匆匆鎖門。你問,答疑幾點開始?晚上六點半。幾點結束?等你問完。
# Ta 說:
“我最喜歡看到,同學們抱著題目急切走來,慢慢轉變為滿臉透露出醍醐灌頂之意的模樣。我想,這便是我們做公益最想得到的回報,也是彰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重要的表現。”
“可能,有時候會犯錯,但我總會盡力去改正,保證每一道‘分享’出去的題目,讓它擁有本應該有的最漂亮的樣子。”
“來自高數的學習壓力在我們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但我們每個人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定會搭起一條輔助線,幫助同學正視高數的學習。”
為了有針對性地解答來自不同學院同學的數學疑惑,在2021年的新學期,團隊又推出了線下“學院預約答疑”活動,在每周四他們會派出答疑小分隊去往預約學院,通過授課與一對一結合的方式,解答同學們在數學學習上遇到的問題。這一活動上線僅僅一個月,已有多個學院積極報名,累計提供服務300余人次,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廣泛好評!穿梭于各個學院,他們是傳播數學魅力的宣傳隊;輾轉于各個講臺,他們是解答數學問題的智囊團。

線下學院預約答疑活動
當公益撞上智慧
越來越多的同學走進答疑教室,越來越多的題目等待解答。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輔助線”數學公益團隊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愛特工作室”創新研發了“iouc掌上數學”微信小程序,力圖實現線上互動與實時答疑。
設計模塊,規劃功能,提交方案,調試程序……日日夜夜的研發與測試,不辭辛苦的探索與改進,在知識付諸實踐的同時,更讓答疑向“現代技術”邁進了一步。公益不是一個人做了許多,而是許多人都做了一點。在幾十個人的分工合作下,2019年5月,“iouc掌上數學”微信小程序經過多次審核與測試之后,全面上線并投入使用。“謝謝學長學姐!”“感謝學長學姐的研發!”無數條留言刷屏。當公益撞上智慧,力量便不再單薄。

團隊通過微信公眾號“ouc掌上數學”、微信小程序“iouc掌上數學”線上答疑4000余道題目,線下面對面講解答疑3000余道題目。團隊還仔細整理數學公共課相關資料并推出“期中期末考題解析”30余套,發布重點串講視頻40余期。目前微信公眾號關注總人數已突破7000人,成為同學們的“掌上數學”寶典。

熱衷數學文化推廣
“推廣數學文化,感悟數學思想,改善思維品質”,奔著這樣的目標,“每日一題”“數學演講”“數學故事”等一系列精彩文章、視頻已相繼在“ouc掌上數學”公眾號問世。
“學數學可以不嚴肅,但一定不能不嚴謹!”團隊力求用故事的方式,讓更多同學打開數學心結,去嘗試換個角度認識數學。從最初的每天精選一道題供同學們解答,到每周挑選TED數學演講進行分享,團隊成員努力幫助同學們發現數學的魅力。如今的“數學故事”用最通俗的語言、最簡單的符號,記錄著數學世界的天真與浪漫,分享著數學文化的低調與機敏。


從當初組建團隊時的誠惶誠恐,到現在的目標明確、穩步推進,團隊在做的不僅僅是一道道題目,一次次分享,更是一份大愛。
與眾多學子劈波斬浪,讓彼此的成長畫卷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數海茫茫,泛舟其上,縱使有驚濤駭浪,縱然道阻且長,團隊還是會繼續團結一心,以熱情的姿態、飽滿的智慧攀登新的臺階,讓“輔助線”公益平臺盡快成長,成為一個數學學習氛圍濃厚、以助人為樂趣的學生公益組織,為海大的數學學習貢獻更大的力量。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