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話題
古樹名木“治病”要排長隊 基層專業人才屈指可數
古樹名木救治保護亟待擴容提速
古樹名木是歷史變遷、時代發展的綠色“活化石”,保護古樹名木是普遍的社會共識。我市是國內較早實施古樹名木保護的城市,從1990年開始實施《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明確了古樹的養護職責、養護資金來源以及養護方式,使古樹有部門管理、有人養護。自2016年起,我市每年都安排資金救治瀕危古樹名木。但是,由于救治資金有限以及基層缺乏專業技術人才,部分古樹名木仍不能得到及時救治。目前,我市正在進行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在已完成普查的300多棵一級古樹名木中,就有200多棵需要采取復壯措施。
現狀
古樹“治病”要排長隊 日常養護“好心辦壞事”
“我們村這棵白皮松去年就沒有發芽,雖然進行了救治,但能不能活過這個冬天還不清楚。”近日,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高家社區村民吳先生(化名)反映,社區一株樹齡約460年的白皮松已經瀕危。
記者探訪時看到,這棵白皮松存在病蟲害,不僅部分枝葉干枯,而且樹干上的樹皮大面積脫落。樹干上纏繞了一圈圈的草繩用于保護樹皮,樹干周邊地面上安裝了一些排水、透氣設施。

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高家社區的一株瀕危白皮松完成了第一階段救治。
“我們目前只進行了第一階段救治,費用已超6萬元。下一步,要根據春天發芽情況再進行救治。”參與救治白皮松的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員說。
據嶗山區林業部門介紹,這棵白皮松瀕危情況比較嚴重,要得到全面救治得花費幾十萬元。因為情況比較緊急,在資金未到位的情況下,先啟動了救治工作。為了節省費用,部分村民還參與了開挖根部土壤等基礎工作。
同樣,李滄區東李社區的兩棵古銀杏樹近年來出現漸衰傾向,目前已“入圍”2022年古樹復壯名單,但能否獲得救治名額還是個未知數。
三棵古樹只是200多棵正等待復壯的古樹名木的一個縮影。
這些被稱為綠色“活化石”的古樹名木,由于樹齡大、生活力低,容易受到惡劣天氣、病蟲害和人類生產生活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引發樹勢衰弱、瀕危甚至死亡。對這些古樹名木的救治迫在眉睫。
據市園林和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從2016年起,各個區市將瀕危古樹情況上報給市林業部門,由市林業部門組織實施救治。從上報情況看,存在問題的古樹比較多。但由于市級資金有限,一直到2019年,每年用于古樹復壯的資金只有60萬元,能列入市級救治范圍的數量只有20棵左右。“2020年以來,市財政每年古樹復壯資金增加到100萬元,可是2019年區市上報需救治古樹的數量增加到100多棵。這批需救治的古樹就像患了重癥的病患,如果不趕緊采取措施救治,將會轉為重癥,甚至面臨死亡。”該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這100多棵古樹按照“病危”程度已救治了52棵,剩余的古樹還在等待救治。以嶗山林場為例,2019年上報需救治的古樹數量為45棵,只在2021年通過市級財力救治了14棵,目前還有31棵古樹在“排隊候診”。
“目前我市的古樹名木總數有2500多棵,種類有100多種,古樹中以銀杏樹居多。2021年,我們展開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時發現,在已經普查的300余棵一級古樹名木中,有200多棵需要采取復壯措施。我們按照樹勢的輕重緩急確定了救治順序,提出了救治計劃,爭取全部列入市級救治范圍。待財政資金落實后,確定救治數量。”市園林和林業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除了救治資金不足,古樹日常養護也存在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
郊區某鎮的一棵古樹是2021年救治的52棵古樹之一。現場救治人員開挖古樹周邊的土壤發現,養護單位為古樹施加的肥料不對,改變了土壤的性質,反而加劇了古樹樹根衰弱。“古樹日常養護很必要,但不能用統一的標準澆水、施肥、打藥。”一位從事古樹保護研究的專家說,尤其在郊區,古樹周邊修建了景觀圍欄、樹池,看似保護,實際上是“好心辦了壞事”。樹冠垂直投影的范圍往往是樹根分布的范圍,而樹池或景觀圍欄修建得比較小,并不能有效保護樹根。還有部分古樹樹池周邊修建了硬化路或者其他地面設施,造成土壤板結,致使樹根呼吸不暢、水分供給不足,都不利于古樹生長。”

位于李滄區東李社區的古銀杏樹存在樹皮脫落現象。
探因
專項資金“不給力” 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應該說,古樹名木救治就跟人患重病需要由專業醫生用專業設備進行手術治療一樣,也需要專業人員來實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資金投入不足以及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是我市古樹名木救治不及時的主要原因。”一位從事古樹保護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坦言。
《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古樹名木受害或長勢衰弱,養護單位和個人須立即報告所在區(市)古樹名木管理部門進行治理、復壯。古樹名木的養護費用,由養護單位或個人承擔。個人養護古樹名木確有困難的,可以向所在區(市)古樹名木管理部門申請專項補助。古樹名木的治理、復壯、搶救費用,按一、二級古樹名木分別在市和縣級市、區財政列支。
“救助一棵瀕危古樹花費少則幾萬,多則二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都有可能,現在市級財政列支的古樹救治資金有限,所以救治的瀕危古樹數量有限。”市園林和林業局園林和林業建設處工作人員說。
不僅市級資金有限,區級資金也不容樂觀,甚至有的區市沒有設立古樹名木救治專項資金。嶗山區每年安排約30萬元用于古樹的復壯、救治,城陽區每年安排古樹養護資金約為8萬元。而西海岸新區、李滄區、平度市沒有用于救助古樹的資金,古樹救治只能依靠上級部門。
即使有資金,也無法滿足古樹救治的需要。以嶗山區為例,該區共有310株古樹,其中,林場有241棵古樹,城區有7棵,農村地區有62棵。2021年,嶗山區自然資源部門救助了6株古樹。“救助一棵古樹花費約4萬元,救治單株古樹后剩余的錢會作為應急預備資金,用于應對古樹遭遇的突發情況。”嶗山區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坦言,目前的投入對古樹復壯來說是杯水車薪。
此外,專業的養護技術對古樹強健生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基層部門普遍缺少古樹養護的專業技術和人才。
據了解,目前區市的古樹名木保護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是行政檢查和技術指導。其中,技術包括土壤通氣、容重、含水量、溫度、礦質營養元素、生物群落、水肥技術、病蟲害及修復等。“基層主管部門普遍缺少專業技術人才,難以對養護單位提供技術指導。”一位從事林業應用研究的人員說,古樹養護是一個綜合技術體系,技術人員要具備園林知識、景觀知識、建筑知識,甚至還要有氣象知識、力學知識等。
不僅日常養護人才不足,而且全市園林和林業系統能夠提供專業救治指導的專家也不足10人。分布于各區市的古樹一旦出現問題,區市管理部門只能向上級求助。“區級管理單位也就一到兩個懂技術的人員,街道層面就更少了,全區古樹不能指望這一兩個人養護。”城陽區林業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從多個區市的園林和林業部門了解到,基層古樹名木保護不僅缺少人才和技術,一些針對古樹檢測的設備同樣不足,這都制約了古樹名木檢測、救治的速度和效果。

因樹勢漸衰,市北區觀音寺內的兩棵古銀杏樹需要復壯。
建議
廣開渠道引入社會資本 多措并舉保護古樹名木
古樹名木是自然與人類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有著極高的保護價值。尤其在城鄉建設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地保護古樹名木,促進原有綠化樹種與城市基礎設施和諧共存具有重要意義。
“古樹名木保護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有效保護古樹名木能夠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各級政府都應該將古樹名木保護列入財政預算,設立專門的管護資金,用于復壯、救治瀕危古樹。”青島農業大學園林與林學院教授、中國林學會古樹名木分會副理事長劉慶華表示。
“面對財政資金有限的現實問題,應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古樹名木保護。”市政協委員薛月海建議,進一步推廣去年啟動的古樹名木認養活動,根據認養捐助古樹名木的保護級別、捐資數額、地理位置等情況,給予捐資人、認養人一定期限內署名、冠名的權利。也可以通過眾籌的方式,在線上發起對瀕危古樹的救助,通過“眾人拾柴”獲得一定數額的救治資金。另外,將獲得的捐款和資助利用救護基金進行管理,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為保護古樹名木奠定資金基礎。
“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既要加快速度救治存量問題樹木,也要加強日常養護防止問題樹木增量。”針對基層技術和人才薄弱的現狀,嶗山林場應用研究員王亞珍建議市級園林和林業部門組建一支擁有古樹名木養護救治專業技術的專家團隊,定期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分級培訓。一方面,經常對基層技術人員進行古樹救治方面的理論培訓,協助基層人員建立起古樹養護、救治的理論知識體系,提高日常養護的含金量,以保護古樹名木健康生長,避免因養護不到位出現樹勢衰弱。另一方面,要結合每年古樹名木救治計劃,讓基層人員能夠有機會參與到具體的救治工作中,通過實操積累古樹名木救治經驗。
另外,有些古樹生長在私人宅院、企業或村莊里,養護人不具備養護技術,因此,對這些養護單位和個人也要進行基本培訓。“古樹不同于一般樹木,基本的養護也存在差異。除了讓養護人了解古樹所蘊含的價值外,也要讓其知道如何養護身邊的古樹。比如,哪些情況下需要澆水,施加何種肥料;一年中要對古樹做哪些基礎養護;古樹出現什么情況需要上報管理部門等等。”王亞珍說,通過全面有效的日常養護,實現古樹生命的延續。
“青島古樹名木數量大、分布廣,日常養護難度大,古樹保護還可借鑒濟南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的智慧化經驗,在古樹名木基礎數據信息化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實現業務處理網絡化、決策分析智能化、業務監管透明化、管護責任具體化的古樹名木動態監測目標。”青島市園林林業技術學校教師江灝表示,保護古樹名木是全社會的責任,市民意識同樣不可忽視。部分古樹存在時間比青島市的歷史還要長,古樹對一座城市來說是珍貴的財富,所以全面提升民眾的古樹名木保護意識至關重要,可通過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宣傳古樹所蘊含的生態價值、人文價值以及經濟價值,使民眾自覺成為古樹名木的守護者和養護者,讓保護古樹名木的思想深入人心。

青島日報2022年1月19日9版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