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珠海、深圳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散發病例溯源結果顯示,不排除經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新冠病毒可在低溫下長時間存活,冬季經物傳播的風險增大。
面對可能出現的病毒“物傳人”風險,我們收到的包裹還安全嗎?快遞業有何應對舉措?經社君采訪了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和相關快遞企業。
國際郵、快件至少要進行4輪消殺,消毒后還將設置靜置期
國際郵、快件入境后,有哪些處置措施呢?
據介紹,國際郵、快件到達國內后,首先由機場的相關機構對集裝箱進行整體消毒。消毒完畢后,郵、快件將被運至海關監管區。
在辦理清關手續前,相關機構將對總包或郵袋進行消毒,對大件郵、快件進行逐件消毒,對小件和函件類郵、快件進行插管消毒。“所謂插管消毒,就是將消毒劑通過管子插到郵袋里進行噴霧消毒。”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說。

通關后,郵政快遞企業在分撥處理環節,將開拆郵袋,對郵、快件進行逐件消毒。郵、快件到達末端網點后,在投遞前還會再進行一次噴灑消毒。
“也就是說,在郵、快件到達消費者手中時,至少進行了4次消毒處理。”邊作棟說,此外,有的企業還采取紫外線消毒等方式,進行更多輪次消毒。
日前,國家郵政局印發通知,在4輪消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消毒要求,要求對郵、快件進行逐件、各面、全覆蓋消毒。
邊作棟解釋道,這主要是考慮到國際郵、快件外形各異,有袋狀、箱狀,還有函件類。企業在消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郵、快件重疊,或者因為放置在地上、傳送帶上造成消毒不全面的問題。“所以,我們強調,要對進口的國際郵、快件進行逐件、各面消毒,確保消毒效果。”邊作棟說。
不僅如此,此次通知還對進口國際郵、快件設置了消毒后的靜置期,以保證消毒效果。
目前,時效類的國際快件,從國外寄出到國內完成投遞,最短可能只需要兩天的時間。在此之前,大部分郵政快遞企業也都自行采取了對進口國際郵、快件在進關后靜置一段時間的做法。

“進入冬季,病毒經物品傳人的可能性有所提高,因此,本次通知對靜置期進一步進行明確。”邊作棟說。靜置期的具體時間,將根據進口郵、快件來源地疫情風險等級、寄遞物品屬性等因素確定。例如,金屬類、塑料類快件,與紙質快件的靜置時間是不同的。
據悉,目前國家郵政局正就靜置期的具體時間與相關部門進行會商,將按照各地疫情防控部門的要求確定具體的標準。
對國際郵、快件一線作業人員進行閉環管理
目前,我國每天進口國際郵、快件約50多萬件。針對相關環節工作人員的疫情防范工作,國家郵政局也提出明確要求。
針對相關作業場所,郵政、快遞企業應切實做好場所消毒、通風等工作。同時,鼓勵企業外聘第三方專業消毒服務機構,對關鍵環節、重要區域實行精準消毒,實現消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針對相關工作人員,要求國際郵、快件一線作業人員、進口冷鏈相關人員等高風險崗位人員嚴格落實固定崗位、個人防護、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要求。國際國內業務應嚴格分隔作業區域,確保內外不交叉,堅決做到閉環管理。對最后投遞環節的從業人員,要求嚴格執行“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不聚集”“一米線”等基本健康防護措施,實行“持證上崗”“持健康碼上崗”等管理措施。
同時,郵、快件攬投人員必須完成全流程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應接快接。目前行業全流程疫苗接種率已達98%。
此外,各級郵政管理部門將結合行業監管職責,對轄區內國際郵、快件處理場所實施每月不少于1次的全覆蓋監督檢查。對于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企業限期整改,并通報相關部門,嚴格督促企業抓好“外防輸入”各項措施落實。
消殺無法涉及郵、快件內部,收件人應提高防范意識
雖然快遞業針對進口國際郵、快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病毒消殺、防范機制,但依據我國郵政法相關規定,郵政快遞企業不得私自開拆他人郵件快件。這也意味著,快遞業無法對國際郵、快件的內部進行消毒,收件人應切實提高防范意識。對此,國家郵政局要求,快遞員在投遞時應主動提示收件人做好戴口罩、妥善處置外包裝等防護措施。
對取件人而言,如果是在家接收快遞,在與快遞員接觸前,應佩戴好口罩和手套。處理完包裹后要及時摘下手套,并用流動水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劑。如果是出門取快遞,若有條件,可請快遞員將物品存放在快遞柜。出門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人員聚集。處理完包裹后,要及時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
“我們建議,收件人盡量在戶外開拆國際郵、快件,并對內件做好消毒,處理后應認真清洗雙手。”邊作棟說。
通知印發后,各大郵政、快遞企業紛紛行動起來。圓通速遞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綜合評估國際快件來源地疫情風險等級、上游經營主體資質、寄遞物品屬性等因素,制定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快件疫情防控處置方案。同時,建立國際快件處理、消殺工作臺賬,定期向業務主管部門匯報反饋。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