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車剮蹭,從向保險公司報案到獲得理賠款可以有多快?答曰:一個小時。
這樣的速度源自“視頻定損”的理賠方式,出險人通過手機客戶端報案,理賠人員判斷案件復雜程度,如果案件責任清晰,涉案賠款額小,便可通過視頻連線或自助拍照進行在線理賠。出險人根據線上視頻坐席指導,收集事故現場、損失車輛、事故雙方當事人證件等影像類信息后便可離開現場。一個小時之內,理賠款就會到賬。部分受訪險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視頻定損”的最快理賠記錄已經跑入10分鐘。
便捷的用戶體驗背后,是先進技術的支持。比如OCR證件識別技術,可以高效收錄證件類照片的相關信息。配合照片自動分揀和智能AR輔助定損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查定一體化,確定受損車輛損失部位及更換維修的費用,經在線視頻坐席確認無誤后,理賠款即時到賬,大大提高了“視頻定損”的理賠效率。
隨著5G、AR、云計算等新技術在車險投保理賠中的應用,“差異化定價”“視頻定損”“一鍵續保”“智能客服”……一個又一個的創新服務,出現在車險數字化成果的名錄中,在為用戶帶來便捷體驗的同時,更成為險企比拼的重要武器。
大勢之下分頭尋路
數字技術是全新生產力,在保險行業早已成為共識。但如何向數字化轉型,實現價值轉化并沒有標準答案。
大型險企先行一步。2014年“平安好車主”APP上線,歷時至今,已經形成以車險為切入口的集成服務平臺,比如提供汽車加油、修理、保養等車生命周期的服務。平安財險青島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青島分公司注冊用戶已突破100萬,月活躍用戶突破27萬。
位列中小險企梯隊的中路保險也抓緊數字化機遇,開啟在線化與自動化的業務升級,“截至2021年,線上投保占比已經超過80%,承保、核保以及理賠的數字化工作都已在日常業務中部署。”中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公司將發力自助承保和智能續保,在承保端實現90%的線上化。”
數字化業務轉型,不是技術秀,其最終目標在于升級用戶投保體驗,解決理賠難題。進一步說,保險的數字化技術,要對險企發展產生實際的價值推動,成為競爭力。
“追兵”倒逼生存競速
數字化轉型的前期投入大,于險企而言是刀刃向內的自我變革。在這場自我變革的路上,車險綜合改革的壓力和疫情之下“無接觸式服務”的要求成為倒逼險企摸索出路的“追兵”。
車險綜改前,執行行業基準保費,險企就能實現盈利。綜改之后,基準保費下調,給了險企自主定價的空間。無論體量大小,險企都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定價模式,在盈利與價格競爭優勢之間尋求平衡點。于是自主定價的能力成為險企的競爭點。
綜改之后,車險市場呈現“一車一價”的定價特點,同一車型,不同車主的保費有異;同一車輛,不同投保時間、投保不同險企都呈現出價格差異。而這背后考驗的是險企運用大數據自主定價的能力。性別、年齡、駕駛習慣均可以作為險企定價的維度,“定價維度是險企的商業機密,一個維度的差異就能導致價格出現很大的差異”,人保財險青島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可以說,在如今的車險市場上,數據的考量維度和運算能力直接決定著險企的存亡。
不期而至的疫情也加速了技術轉化的腳步。平安財險青島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上自助投保”“一鍵理賠”“視頻定損”等在線服務均是基于疫情之下無接觸服務的要求催生的,如此一來不僅提升了用戶的服務體驗,也轉化為險企的競爭優勢。
是技術變革,更是思維變革
數字化不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經營思維的轉變。從業者對數字化變革表現出不同的期待。
中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單一產品對用戶形成的粘性不高,車險數字化的發力點在于場景打通,升級服務體驗。比如把智能停車和年檢換證等與車相關的服務以及健康險、意外險等與車主相關的保險服務進行集成,形成基于車輛使用場景的綜合保險服務平臺。
人保財險青島市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用戶對價格更敏感,“車險數字化的發展方向可能是行業的聯動,如采用更智能化的設備進行報價,為用戶提供價格和服務比較的工具,讓保費價格更為透明。這一點并不遙遠,實際上歐美國家已經實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丁倩倩)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