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助盲出行志愿活動引發市民關注,記者跟訪兩名視障人士,體會行走在黑暗中的不易——
“我想再聽聽20年前那大海的聲音”
邀約市民個人和團體參與愛心助盲出行志愿活動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青島日報1月20日刊發了《“誰愿和我一起組建助盲志愿團隊?”》一文,引起讀者網友們對視障人士的關注。記者跟訪兩名視障人士,體會他們行走在黑暗中的不易。
記者首先來到嶗山區王哥莊,跟隨此次愛心助盲出行志愿活動的發起人高維康出門買菜。在家附近人行道的盲道上行走,高維康完全不需要盲杖輔助,對每個路口都非常熟悉。但走進超市后,腳下的地磚沒有盲道那樣的凸起,高維康表情變得凝重,逐漸放緩了腳步。“我有微弱的視力,能夠獨自乘坐公交車或者地鐵出門,這在視障人士中算是幸運的,但走進商場、超市這樣的封閉場所,我很容易迷失方向。”高維康說。
跟訪當日下午,記者來到市南區金田路上一家推拿店,開啟了第二段陪伴之旅。42歲的推拿師江海英因為小時候的一場大病,雙目完全失明,但堅強的她沒有成為家人的負擔,而是到青島市盲校學習推拿,畢業后成了一名推拿師。

江海英(左)只能靠記者的描述來選購商品。
在附近的一家農貿市場,江海英因對周圍的環境非常陌生,顯得很緊張,她緊跟在記者身邊,不敢伸手觸摸面前的蔬菜和水果,很快就要求離開。來到附近的大型超市,江海英顯得放松了一些,但她無法得知商品的種類和價格,無法找到食品包裝袋,也無法完成稱重和付款。記者觀察到,由于超市里客流量較大,超市里幾乎沒人注意到身邊的江海英是視障人士,在她購物和結賬過程中,營業員沒有主動上前提供幫助。
“我現在吃住都在推拿店里,生活很方便,唯一的遺憾就是出門太困難了。”購物結束后,42歲的江海英第一次喝到了奶茶,顯得非常興奮。江海英笑著說,她父親已經70多歲了,住在城陽區,她妹妹早已成家,平時要兼顧工作和家庭。江海英每次出門都需要有人全程陪護,她不想給家人和同事添麻煩,選擇宅在店里。
江海英有個心愿,就是再感受一次大海。雖然生活在海濱城市,但大海離她的生活實在太“遠”了。20年前,她在市盲校讀書時參加過一次春游,現在還記得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還記得海水從腳趾間流過的清涼感覺……她說,如果有機會,希望愛心助盲出行志愿者團隊能組織她和其他視障人士去海邊逛逛,聽一聽大海的聲音,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
市民個人或團體可以通過下載“觀海新聞”客戶端并在“直通12345”平臺留言或撥打青島日報熱線電話82933327報名參與愛心助盲出行志愿活動。感謝你們付出的愛心,視障人士將更放心地行走在陽光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陳金)
青島日報2022年1月21日4版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