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1日訊 藍天白云、碧空如洗……隨手一拍皆是美景,走在即墨的大街小巷,抬頭看看天,藍天白云之下的即墨,處處風光旖旎。剛剛過去的2021年,即墨區環境空氣質量有了新的突破,PM2.5、PM10兩項指標分別為31μg/m3和57μg/m3,同比改善了11.4%、6.6%,創下了2013年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以來的最好成績,取得“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開門紅”。
高位推動 頂層設計保駕護航
黨的十九大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全面部署,打贏藍天保衛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一場攻堅克難戰,更是一場常態治理戰。

“保持攻堅力度、延伸攻堅深度、拓展攻堅廣度,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2021年,即墨區制定出臺《青島市即墨區2021年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攻堅28條措施》,從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城市揚塵污染防治、機動車船污染防治、燃煤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和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等6個方面制定了28條具體工作措施,為深入打好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保障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
“秋冬季節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時期,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關系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青島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即墨大隊副大隊長于泮介紹,2021年,即墨區堅持科學謀劃、及早動手、精準防治,在一個總方案的基礎上,制定了12個專項子方案,實行‘1+12’的模式,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全力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行動。
2021年,即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了82.1%,無論從數據看,還是實際感受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見到實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精準發力 聚焦難點著力攻堅
汽車制造企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急先鋒。為助力實現這一目標,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著力打造創新型、智能化企業,通過創新驅動,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升級生產設備,加速推動綠色高效益轉型增長。投資約1億元左右,建設三室轉輪吸附+RTO焚燒設備,治理效率96%左右,為國內領先的廢氣處理設施,為全區臭氧污染治理和空氣質量改善提供了樣板、貢獻了力量。

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大氣中臭氧形成的重要前體物,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為控制VOCs排放,促進臭氧和PM2.5協同減排,2021年,即墨區創新性地制定了《青島市即墨區凹版印刷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為全區范圍內的凹版印刷企業提供污染防治設施提升改造資金支持。
“今年,在臭氧污染防控過程中,我們還著力推進治理的精準化和科學化,租用走航車,針對工業聚集區和臭氧高值區,采取聯片、連線走航的模式,進一步摸清區域整體揮發性有機物分布情況,迅速鎖定重點污染點位,實現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的精準溯源,為治理臭氧污染提供科技支撐。同時,根據監測日報和綜合監測結果,有針對性地對相關企業開展幫扶指導,實現揮發性有機物的有效減排和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于泮介紹。
久久為功 強化措施成效明顯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2021年,即墨區逐一明確工作任務、時限及要求,建立每月調度、落后約談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堅決向大氣污染宣戰。
按期召開全區大氣污染防治、露天禁燒等重點工作推進會,組織開展了機動車環檢機構專項整治、建筑工地揚塵專項檢查、渣土揚塵聯合整治、黑加油點專項打擊、民用散煤清潔化治理、“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等行動,助力空氣質量改善。

嚴格落實建筑工程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建筑工地和市政工地做到現場封閉管理、場區道路硬化、渣土物料篷蓋、灑水清掃保潔、物料密閉運輸、出入車輛清洗六個百分百,有效降低揚塵污染。
進一步加強遙感監測和聯合執法路檢路查,嚴厲打擊冒黑煙車和不達標車輛上路行駛等違法行為,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確保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提前3個多月對秸稈禁燒工作進行統籌部署,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農作物等露天禁燒工作實施方案》,將禁燒工作納入全區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方案,嚴格落實考核獎懲和責任追究,分別預警約談監管責任不到位、環境空氣質量排名落后的鎮街相關負責人104人次。
大氣污染防治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立足“十四五”新發展階段,即墨區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要求、最扎實的作風、最有力的舉措持續提升環境空氣質量,讓廣大市民群眾享受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清新生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通訊員 隋鶴 文/圖)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