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你感受到變化了嗎?“雙減”后的第一個寒假,你有什么計劃?來看看這些學校的寒假“新玩法”。
青島市第三實驗初中面對首個“雙減”后的寒假,以家?;印⑸缧B搫訛橹骶€,以“十個一”項目為根本,打造個性化閱讀、勞動、健身功課。學校有機統籌,形式上采用“1+N”分組板塊模式,構建以團委學生會引領,以分年級、分班級、分小組合作方式開展假期實踐活動模式,體現疫情下就近同學間、家庭間、社區間的版圖化、小模塊、機動性互動,形式不拘一格,百花齊放。內容上體現“1+3”模式,“1”是突出家校社為一體的紅色基因文化、春節傳統文化和社會責任文化社會實踐,“3”是以整本書閱讀與選讀、親子共跳繩等級打卡和“小小廚師”青島地方菜制作為輔助的特色作業。評價上則采用實時發布、互動互評的原則,學校、班級、各實踐組定期推送微信公眾號,分享活動參與過程和效果,記錄班級建設和個人德育作業集,評選優秀實踐作業,提高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嶗山區育才學校深入推進“民主教育”實踐,充分發揮家、校、社合育力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開展了寒假“聯動學習成長共同體”建設活動。“聯動學習成長共同體”以學生居住區為單位,居住在附近的家庭組成社區聯動學習成長共同體,學生自主管理、家長負擔監護責任、教師對活動進行指導。用成長共同體的形式,將分散的學生、家庭組織成有序的共同體,統一安排學習、實踐活動。如共同體學生可以通過分工學做一次飯、錄制做飯過程視頻、畫出心中的美食、飯后家務勞動等一系列連貫性的實踐內容和方式。這種聯動學習,既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提升了學生主體意識,促進了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發展,滿足了個性化發展需求,又將不同的實踐活動組合到一起,同時還能夠統一進行打卡完成各項實踐作業,讓學生的寒假生活有自主、有合作、有指導、有提升,極大地減輕了家長、學生的假期學習負擔,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青島弘毅中學將“雙減”政策精神滲透在學生寒假學習和活動設計中,打造由學校引導、家校社共育的“353”學生假期模式。首先學校開啟“3”項作業改革:嚴格控制各學科假期作業總量,設置個性化的如《種子成長日記》等研究性學習作業,重視體驗類作業、成長類作業,如團委組織的環保花燈設計制作,既體現學校環保教育理念也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其次學校通過“5”育并舉搭建學生活動平臺,設計了“強國有我”“冬奧夢”等征文、海報大賽,作業不再局限于書面,而是拓展到了鍛煉每日“打卡”、敬老志愿勞動、陶藝制作和美術館研學等方面,提升了活動類作業的興趣度和均衡性。最后學校聯合家長設置了“3”道安全防火墻,通過家長會和微信公眾號每日欄目推送,從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心理疏導等三個方面給予學生家長及時有效的指導,提升家校共育實效。

青島滄口學校未雨綢繆,針對學生假期生活安排召開專項工作部署會,統籌規劃,明確學生假期生活目標“身心俱發展,學業有進步,品德要增上”,明確學校的指導作用:引領、幫助家長和學生進一步確定假期的意義。各班級召開線上家長會,進行假期生活的全面布置,為家長提供解決孩子假期常見問題的指導,為家校共育保駕護航;精心、精細布置作業,學科類和體育作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分層、分類精準布置,具體、細化到每天,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清晰的假期生活目標;學校安排線上答疑,一旦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可以隨時向老師尋求幫助;學校利用關鍵節點設計實踐類活動,有利用春節踐行“十個一”的系列活動,有借助春節開展的買年貨、貼春聯、大掃除等勞動教育活動,有以冬奧會為主題的“我運動,我健康”每日體育鍛煉一小時活動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