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市工商聯副主席葛堯倫:
全面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保持山東省制造業領先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2日訊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制造業的支撐作用凸顯,為保持國民經濟穩定、應對重大危機發揮了不容替代的重大作用。” 省政協委員,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市工商聯副主席葛堯倫說。
結合自身所處行業,會前,葛堯倫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互聯網相關朝陽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社會對于制造業等傳統實體的投入和關注卻日益薄弱,重體力、輕技術的制造業背負上“夕陽”的烙印。與此同時,在“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中國智造”不斷升級的大潮中,山東省不少傳統制造業依然在低端徘徊,大而不強的問題較為突出。
“制造業絕不是‘夕陽產業’,”葛堯倫說。“從企業角度而言,我國正處于轉型升級向高質量、創新性發展的過程,這對制造業企業提出更多要求,必須要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
葛堯倫認為,隨著產業結構性變化,智能化成為“大而不強”困局的破局點,在全球疫情蔓延和經濟結構轉型的趨勢下,企業更應加大力度進行智能轉型。同時,山東省應大力推廣和應用新一代智能技術,推行綠色用能模式,堅持嚴格的能耗和排放標準與約束性指標,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能源效率。
作為一名企業家,葛堯倫也希望各級各部門能夠在組織領導力、制度引領力、政策支撐力、資源整合力、財政扶持力等方面功夫下得更足、更大、更精準、更有效。在原料、用工成本明顯提高和傳統制造業迫切需要優化提升的態勢下,各級政府要加大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做好示范引領,并通過強帶弱、大帶小、新帶舊等方式,牽引、拉動、扶持傳統制造業企業由勞動密集型轉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強化保障服務,推進互聯網審批,全力營造便民利商的良好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要通過搭平臺、抓培訓,促進技術工人素質提升扶持體系的建立健全,為全省產業工人隊伍培養一批適應智能制造的高素質人才。
“保持鞏固領先優勢,推動轉型升級,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的三方協同,搶占未來制造業高地,積極營造山東省制造業的良好環境,為發展賦能、為轉型鋪路、讓生活更好。”葛堯倫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