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3日訊 海洋魚類是營養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來源,近些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迅速增長,人們將尋求優質蛋白質的目光投向了海洋。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水產品產量長期居世界第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我國的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60%以上,超過其他國家養殖產量之和,其中,網箱養殖是魚類最主要的養殖方式。2021年我國漁業年鑒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海水魚類養殖產量為1749764噸,山東僅有95057噸,占比5.43%。” 省政協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四清說。“作為海洋大省,山東省大陸海岸線約占全國18%。然而,作為擁有大量海洋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的海洋科技強省、海洋面積大省,山東海水網箱養殖面積僅占4.51%,這與我們當前的科技實力是不匹配的。”
陳四清認為,造成這樣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山東省開展網箱養殖海域不足,能夠開展網箱養殖的海域被占用或未充分開發,網箱養殖產業規模較小;缺乏優良養殖品種,養殖風險大而效益低,導致網箱養殖積極性不高;養殖方式陳舊,缺少成熟的養殖模式,可能導致網箱不能充分利用而空置的窘境;受冬季氣候影響,北方養殖魚類越冬風險大,為了獲得安全收益,只能在短時間集中上市,導致產品積壓、銷售困難,進而使產品價格降低甚至出現虧本甩賣的情況,效益不穩定也嚴重打擊了養殖企業的積極性。
為提高海水網箱養殖產業規模和效益,充分開發廣闊的海洋水域,加快山東海洋強省建設,陳四清建議,要創造網箱養殖良好環境,優先規劃海水網箱養殖海域,制定海水網箱養殖扶持政策,充分開發網箱養殖海域,擴大養殖面積;專項資助網箱養殖良種培育和網箱養殖技術研究,多方位開展海洋生物種質創制研究,培育適于本土網箱養殖的生長快、品質高、消費市場大的優良新品種,完善網箱養殖陸海、近遠海、南北接力養殖規格、時間轉換的銜接;要健全收獲銷售渠道,由政府部門牽頭搭建網箱養殖魚類銷售平臺、加工儲存平臺,使網箱養殖的魚產品能安全收獲、順利銷售,降低網箱養殖風險,獲得理想收益,提高養殖企業積極性,實現藍色魚倉建設質的飛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