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3日訊 最近,一張由城陽區婦聯繪制的gaun引起轄區內婦女的廣泛關注,通過該“圖鑒”,微家名稱、地址、微家長聯系方式、服務特色等信息一目了然。
今年,城陽區婦聯在婦女群眾生產生活的最小單元打造了涉及議事、創業、健康、親子、普法、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婦女微家”135個,在全區形成“十分鐘婦女微家服務圈”,實現了聯系“零距離”,服務“精準實”,關愛“無縫隙”。
走進城陽街道青特小鎮的一家美容美發店,幾個身著紅馬甲的巾幗志愿者正專心致志地學習剪發技能,站在中間授課的是理發店的負責人,也是“春雨心航·婦女微家”愛心義剪婦女微家的微家長張麗麗。“有了這個婦女微家,我們每個周三都會聚在這里,免費學習剪發技能,交流志愿服務心得,凝聚生活正能量。”張麗麗說。
城陽區婦聯針對婦女工作終端延伸不夠、陣地服務半徑過大、服務資源不足、內容相對單一等問題,對“婦女微家”建設的位置、功能、數量、布局進行科學規劃,把“微家”落地到社區網格、四新領域、文明實踐站、創業示范基地等婦女群眾生活的最小單元。同時,制發《關于加強基層組織細胞工程建設深化“婦女微家”創建活動的通知》,充分發揮婦女代表、婦聯執委、女性社會組織負責人、巾幗創業帶頭人等各領域優秀女性群體的積極性,以自發自愿、資源共享、靈活多樣的“開門建家”理念展開“婦女微家”申報工作。圍繞宣傳教育、創業就業、權益維護、婚姻家庭、家風家教、美麗庭院、文體活動、巾幗志愿、文明風尚、扶貧濟困十大功能,打造有特色、有溫度、接地氣的“微家”陣地135個,平均每個街道微家數量達到15個以上,形成“微家服務地圖”。
“婦女微家”推行“1+2+4+N”工作模式,即創新制定一個《城陽區婦女微家建設服務標準》,以線上+線下兩種模式建立每周一次活動信息線上調度、每月一次微家活動綜合信息發布、每季度一次線上或線下聯席會議、每年一次最佳“微活動”“微家長”評選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全力打造了全職媽媽服務微家——“達鄰舍”、巾幗志愿服務微家——“紅櫻桃”、法律服務微家——“法益巾幗”、創業培訓微家——“奈川直播”、矛盾糾紛調解——“七嘴八舌和事佬”等“N”個“婦女微家”品牌。
城陽區婦聯負責人紀玲玲告訴觀海新聞記者,他們計劃在今年年底,在全區打造200個婦女微家,通過“十分鐘微家服務圈”,使婦聯的引領服務功能切實落地落實落細,增強婦女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