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相比做大,企業尤其需要注意做精、做久。”山東省人大代表、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在2022年山東省兩會上表示,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與形勢日趨復雜,企業經營壓力較大,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關注和重視高質量發展問題,對此海信認為,企業迫切需要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向高端產業發力,向產業高端發力,如此,方能做精、做久,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企業穩健發展不能只是追求規模‘做大’,更要將企業‘做久’和‘做精’放到首位”,賈少謙代表介紹,周厚健董事長近期提出了將企業“做精、做久”的戰略思想,并成為海信集團的一個長期戰略。做精,就是不斷向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邁進,對于制造業來講,就是要提升以智能化為核心的先進制造,不斷提高制造業的精度和高度;做久,就是要克服短期行為,通過技術引領、技術驅動,不斷進行產業升級轉型,中國的百年企業相對還是少,要做百年企業,經營者必須要有這種戰略定力,要保持這種長期主義,避免短期行為。
“技術突破本身就很難,因為失敗的概率很高,對于企業而言,創新的風險其實很大。”賈少謙代表說,正因如此,過去有個說法——沒項目等死,有了項目找死。所以,要做精、做久,新興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那些技術含量高、成長空間大的產業,尤其需要得到地方的響應和支持,所以我在會上提出了加快山東省首臺套政策落地、完善執行細則的建議。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經濟發展速度都進入一個新的周期和階段,所有企業更需要比內功。”賈少謙代表說,企業應該在做好的前提下,快速發展。不少企業太想成為行業老大,不惜冒經營安全的風險,不惜冒法律的風險,不惜丟掉企業的信用,但到頭來,不僅目標達不成,還把心態做壞了。實際上,企業做大是做強的自然結果,不可本末倒置,不要為了規模,而不顧風險,不顧利潤,這便是海信一直以來對內對外都不斷倡導的“風險比利潤更重要,利潤比規模更重要”的原因。
責任編輯:李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