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成長壯大的中國乳業也在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4月21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發布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記者在該質量標準中發現,與我國現行的標準相比,菌落總數調整到與歐美標準一致,同時將乳蛋白率提高到3.0%,達到了國際生鮮乳的優質標準。昨日,記者走訪島城乳業市場發現,無論本土品牌還是國內知名品牌,大多數鮮牛奶、純牛奶乳蛋白率已在3%以上,達到國際標準。
按照乳業聯盟制定的 “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主要指標”,菌落總數每毫升要小于10萬CFU,體細胞數小于40萬個。據了解,這個標準不但大大嚴格于國標,可謂是國家最高的生鮮乳質量標準體系,而且從國際上看都是最嚴格的。此外,乳業聯盟還對乳蛋白率做出了規定:相比2010國家生乳標準的2.8%,乳業聯盟將乳蛋白率提高到3.0%,而這個指標目前已經達到了國際生鮮乳的優質標準。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杭州路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在常溫奶銷售區,記者查看外包裝發現,伊利、蒙牛、現代牧業等國內知名大品牌純牛奶的乳蛋白率都在3%以上,部分高端產品能達到3.3%。本土迎春樂和琴牌的巴氏鮮牛奶、純牛奶也基本都達到3%以上的乳蛋白率,甚至有個別產品乳蛋白率達到3.5%。記者又查看了進口常溫牛奶的乳蛋白率,多數都在3.2%左右,也有部分產品能達到3.5%。但是,記者在超市發現,調制乳的乳蛋白率實際非常低,以一款巧克力調制乳為例,乳蛋白率只有1.2%。
“現在我們的巴氏鮮牛奶以及常溫純牛奶的蛋白質率基本都在3%以上。”青島迎春樂乳業有限公司總裁潘瑞春表示,乳業聯盟這個乳蛋白率的提出,是基于國內規模化牧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奶牛品種、飼料組成、飼養管理水平都已有了很大提高。現在國內市場上的巴氏鮮牛奶以及常溫純牛奶的蛋白質率達到3%已經是常態。另外,對于菌落總數每毫升要小于10萬CFU也不是做不到,雖然國標是200萬CFU,但現在一般企業做到50萬以內是比較輕松的,10萬以內再控制一下也可以做到。這說明近年來國內的乳品質量已悄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