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牧野執導、寧浩監制,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電影《奇跡·笨小孩》將于虎年大年初一公映。文牧野是新生代導演里票房成績較為突出的一位,易烊千璽則是00后男星里演技不錯、較有票房號召力的一位,二者的合作也讓外界分外期待。《奇跡》以2013年至2014年為背景,易烊千璽演繹的“景浩”帶著患心臟病的妹妹在深圳打拼,做過蜘蛛人、拆過電子零件、當過廠長,一路為妹妹籌措昂貴的手術費,還要帶著頹廢的“三和大神”走出人生低谷,詮釋了大時代里努力打拼的小人物故事。兩位主創日前接受采訪,暢談拍攝影片的臺前幕后,文牧野強調,《奇跡》與《我不是藥神》有著明顯的區別,而選擇易烊千璽當主演,是因為他與角色特別契合,“他有一個特別少年的外表,少年的靈魂,但是卻很成熟的精氣神,他那里邊有一種脆弱感,有一種成熟的脆弱,然后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在他的整個人的身上散發著。”

《奇跡》再創奇跡?
《我不是藥神》拿下30.99億票房,讓文牧野創下了新生代導演票房奇跡;《奇跡》集結了《我不是藥神》的多位幕后主創,但文牧野強調,兩部電影有很大差異,“《我不是藥神》是一個相對社會層面的一個英雄,《奇跡》其實寫的是對于親情、愛,群像里的一個英雄,景浩作為家庭的家長,然后作為廠長,是這個時代里的一個‘個體英雄’。”選擇易烊千璽扮演景浩,也是看重了他獨特的氣質,“易烊千璽能夠給到我的感受就是他既有很天真爛漫的一面,然后同時又有背負和堅持的那一面,這兩個東西加在一起就能形成我想要的景浩的角色。因為景浩這個角色本身是一個孩子,但是他又不能夠只單單的只成為一個孩子,他本身是個孤兒,又要當哥哥,又要當爹當媽,還要當廠長。”

易烊千璽扮演的景浩是一個二十歲的男孩,一出場就是個精通電子器械處理的拆機少年,熟練操作所有的手機零件,甚至自制拆機圖,為了這段戲他跟著老師練了C8手機的從頭到尾的拆機流程。易烊千璽表示,自己對于工廠生活很熟悉,“我爸以前一直是開廠子的,我就是從小在廠子里長大的,跟我媽、跟我伯伯那些親戚住的是那種家屬樓,跟辦公樓一起的,二樓就是宿舍,旁邊樓都是倉庫、食堂、員工宿舍,反正我小學、初中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廠子里生活,這個跟景浩開廠辦廠是有重合的。”片中易烊千璽還有“蜘蛛人”的戲份,擦洗摩天大樓的戲需要在高溫、高空拍攝,他表示,“動作戲其實都挺難忘的。擦玻璃要提前學,也很危險,只是一個窄窄的板凳,幾根繩子就把你吊到很高的空中,我們拍的時候是有威亞的,但你吊上去再往下看的時候,就會有點害怕 。

奇跡因相信而存在
《奇跡》的故事里也首次展現了“三和大神”群體,這批頹廢的年輕人做一天的工作,剩下三天揮霍,周而復始,浪費青春。文牧野透露,“電影里寫了兩個三和大神,你能夠看到他們愛這個奮斗的熱土,要不然他不會在這里,他們更多地感受到這塊熱土的熱量,但是又有覺得自己力所不能及跟不上,所以他就會留在某一個地方,干一天、玩幾天。景浩把兩個三和大神硬拽到了一個奮斗的軌道上。景浩本身勵志拼搏,所以他能夠感染旁邊所有的人。他傳遞出來的一個信念就是:我們只要去努力,我們就能夠追求到我們要的幸福。”

易烊千璽的迅速崛起也是影壇的奇跡,他選片基本不失手,《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紅花》《長津湖》一路票房長虹。在易烊千璽看來,《奇跡》這部電影寓意深刻,“我記得我之前看過一句話,意思就是說幸運其實是一種類似于附加產品,你只要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的時候、不想那么多的時候,可能幸運才會誕生了一點點。那奇跡這個故事,景浩算是順利吧,他一直就是拼了命地沖,拼了命地賺錢打工,爭求機會,他的付出是有回報的。那這種回報,就是你付出一點能有回報一點,這種其實也算是一種幸運。那對于打工人來說,一路幸運加持,再加上他自己那么拼,一路打怪、升級,達到了最后的終點,這個就算是奇跡吧。”作為影壇最適合詮釋“奇跡”的影星,易烊千璽向影迷力薦《奇跡》:“奇跡因相信而存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