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30日訊 “四新”助推,青島的工業互聯網已進入產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這一雙鏈接工業生產設備、人與數據的“數字化之手”,正催生出源源不斷的創新融合應用,推動智能制造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持續進階。去年4月,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聯合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推出原創視頻欄目《工業互聯網小幀探》,三季50余期點擊量近1900萬余次。今年1月,再度推出《工業互聯網2021拾光》與《致敬工業互聯網探路者》系列融媒體報道,通過圖文、視頻、微紀錄等形態深度復盤、鮮活呈現過去一年的奮斗軌跡,截至目前瀏覽量突破145萬次。多個欄目全網累計總瀏覽量超2000余萬人次,這讓“工業互聯網之都”的聲量被再度放大。回顧是為了更好地奮進,“工賦青島 智造強市”的城市新名片在2022年必將愈加亮眼。

《工業互聯網小幀探》三季瀏覽量近1900萬余次
去年4月,在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支持與指導下,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聚合報網端微優勢資源,組建《工業互聯網小幀探》專業攝制團隊。該欄目圍繞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中心工作,借鑒社交短視頻的新銳語態,構建工業互聯網領域通俗易懂的視頻版“100秒百科詞典”。
自欄目正式上線至今,重點聚焦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以及青島市5G“十佳場景示范”項目和人工智能“十佳場景示范”項目,50余期節目全網曝光量近1900萬余次。

掃碼查看《工業互聯網小幀探》專題
年度盤點長圖引行業熱評,瀏覽量突破28.5萬次
“青島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打通了政企兩端,真的太方便了”“去年觀看了2021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的線上直播,收獲了很多干貨”“入企診斷能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方案,這個必須點贊”……1月12日,一張《2021年青島工業互聯網年度大盤點》主題長圖在社群端引發行業和企業人士的熱議,眾多關注工業互聯網的網友在觀海新聞客戶端及各第三方賬號后臺收藏、轉發、點贊、評論、互頂留言。到截稿時為止,該長圖被新華網、人民網、今日頭條、知乎等多個平臺轉載,全網累計瀏覽量達28.5萬余次。
從昔日的“概念普及”到如今的“落地生根”,青島在工業互聯網這一全球新賽道上持續領跑,這離不開領先的戰略目標、日漸完善的平臺體系、更為精準的供需對接、頂級的行業資源與優質的產業生態等耐心夯基和精心打磨。《工業互聯網2021拾光》系列深度報道從平臺、場景、新基建、產業等多維度縱深解析2021年青島工業互聯網的“戰術打法”,6篇深度觀察類稿件獲94萬余次瀏覽量。

工業互聯網探路者出鏡,為“工賦青島”代言
作為全國首個政企共建、市場化的綜合服務平臺,青島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于去年7月正式上線。“平臺鏈接了24個委辦局,可提供946項公共服務和1.5萬個賦能服務。同時,還鏈接了青島市26個垂直行業平臺和打造3個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最終形成青島市產業大腦。”卡奧斯工賦平臺總經理官祥臻在《致敬工業互聯網探路者①:首創工賦新平臺》中介紹,截至2021年年底,1+N+X“工賦青島”模式已賦能青島企業3561家,創造的新增工業產值超210億元,成功打造了以平臺賦能千行百業的“青島樣板”。
“場景-賽道”方法論已經融入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中長期戰略,成為“青島實踐”的一大創新打法。“去年,工業互聯網場景賦能公共服務平臺已匯聚企業千余家,服務商402家,服務專員265名。”青島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唐旖濃在《致敬工業互聯網探路者④:創新場景新打法》中介紹,通過實時的線上場景匹配,定期的線下場景對接會、場景輔導區市行、入企診斷深度行、優秀服務商評選等系列活動,逐步構建起了常態化、規范化、實時化的工業互聯網場景對接的新生態。
據統計,《致敬工業互聯網探路者》系列短視頻攝制組深入“工賦”一線,僅用不足一周時間策劃、腳本、探訪、拍攝,走遍青島市南、市北、嶗山、西海岸、城陽等多個區市,關注近20家企業、機構的產業成果,還遠程“連麥”四川德陽等“工賦青島”模式復制的樣板城市,6部短視頻微紀錄片全網分發,總播放量突破50萬次,不斷輸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青島方案”“青島場景”“青島光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琴)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