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精巧構思,向全世界講述了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冬奧會上溫馨浪漫的中國故事不止于此,記者在京采訪五天,最大的感觸就是“傳統文化無處不在”,尤其在各國記者云集的主媒體中心,更是為外國的同行提供了一個認識、了解中國的窗口。
進入主媒體中心,兩個十幾米見方的巨大紅色中國結分居兩側,懸掛在一樓大廳左右,襯托著中國年的喜慶氣氛。所有的新聞發布廳全部以二十四節氣命名,主新聞發布廳的名字是“立春”,這也正是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日子。
負一層文字新聞工作間外圍,是一排傳統文化展示柜,故宮太和殿屋脊上的十只脊獸一字排開,一旁黃綠色的琉璃瓦散發著溫潤的光澤。
乘扶梯來到二樓,紅墻青瓦的縮小版復古四合院院門就映入眼簾,門上貼著福字、屋檐下掛著大紅燈籠,兩尊“門神”則應景地換成了冰墩墩和雪容融。
同樣是在二樓,大約100平方米的“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成為中外記者的另一個熱門打卡地。
展示空間入口處,站著一個銅制的真人大小人體模型,上面密密麻麻地標注著針灸時所用的穴位。工作人員小陳告訴記者,這就是所有中醫從業者都很熟悉的“穴位銅人”,通過它,你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穴位和經絡。“屋頂上的浩瀚星空對應的是十二星宿二十四節氣,屋頂裝飾是中醫常見的百子柜的模擬版,墻上的156種道地藥材告訴你中藥取材自然……”隨著小陳的指引,記者開始了一場在中醫世界里的遨游,“別看這里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幾乎每一寸空間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小陳說道。
走入展廳,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專區迅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青蒿,一種不起眼的小草,傳統中醫用于治療虛熱、中暑以及黃疸等疾病……”LED屏上,隨著一株小草講述故事,記者很快被帶入中醫藥的世界。運用3D模擬技術,全息投影模擬一棵青蒿的生長入藥過程,近側展柜中還陳列了屠呦呦榮獲的諾貝爾獎獎牌的復制品。
整個中醫展示廳最熱鬧的地方,要數廳外的“AI太極”人機互動環節。“打一套太極拳可抽取盲盒禮物”的活動,每天會吸引近百人跟隨“AI太極”數字師傅練習陳氏太極拳。據介紹,“AI太極”以二十四式太極拳為藍本,通過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太極拳動作的多維度量化評估與高沉浸感訓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中國傳統文化遇到奧林匹克精神,當體壇盛會走進新春佳節,二者合力奏響的這一曲和諧樂章更加引人入勝。(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