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奧會,被稱為“雪游龍”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一次次上演“速度與激情”的挑戰,作為雪游龍的“眼睛”,塔臺控制室在保障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確保滑行有序開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來自青島中冶東方翻譯中心的90后女孩宋春杰正以一名翻譯員和塔臺播報員的身份,迎接冬奧會的盛開。而她所在的青島中冶東方翻譯中心團隊,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建設的4年間,為中外專家架起語言橋梁,以專業的服務,為中國向世界奉獻精彩卓越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貢獻力量。

項目建設、運行保障和翻譯團隊現場合影
他們是“冬奧翻譯官”
2017年,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開始施工,項目各大進度節點的驗收工作均有國際奧組委及認證組織的外方專家參與,涉外交流頻繁,作為國內工程翻譯領域“領軍者”和中國譯協理事單位,中冶東方責無旁貸挑起重任。2018年初,中冶東方組建項目專屬翻譯服務團隊,攜手各方、互通中外,在項目施工和賽事保障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紐帶作用。
中冶東方翻譯中心技術部負責人魏國行負責現場組織翻譯工作,這位工程技術領域翻譯專家已完成世界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工程項目的翻譯工作。“作為翻譯,我不是個新手,土建施工相對于工藝專業而言也并不難,但我從到達現場的那一刻起就莫名的緊張。一有時間,我就要向加拿大專家討教噴射工法和專業用詞。翻譯不但要保證交流,而且要準確、地道的傳達雙方的意思,說出的話要代表企業的形象、國家的形象。”

“技術翻譯專家”魏國行與外國專家共同驗收賽道混凝土樣本
“參與冬奧、服務冬奧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很榮幸我能作為冬奧建設者其中一員,夢想成真!”回憶起參與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制冰工作的經歷,2019年參加工作的“90后”姑娘王娜難掩內心興奮。“我的工作是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認證期間協助來自國外的8名國際制冰師和20名國內制冰師進行場館賽道養護工作。制冰是門手藝活,雪鏟、刮刀是制作出光滑平整冰面的關鍵,刮刀角度不同,制作出的冰面平整度不同。制冰師們帶著這些‘秘密武器’,日復一日在賽道上堅守崗位。在翻譯的過程中,我見證的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所有工作人員為冬奧工程辛勤付出的點點滴滴。”

“90后”姑娘王娜(右二)已經成為了制冰領域的翻譯專家
2020年8月,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國際單項組織預認證工作,賽道總長近2公里,垂直落差121米,譯員魏有為每天跟著計時計分系統的外方專家巡視至少兩趟。由于身著防護服,每次巡視完,渾身早已濕透。

魏有為(右二)、魏國行(左二)與國際塔臺專家共同服務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
譯員宋春杰作為第五批被派駐冬奧會項目現場的中冶東方譯員,除了前期項目施工的涉外工作以外,還負責塔臺管理和調度,并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成為正式的塔臺播音員。運動員出發位置復雜,現場變動數不勝數,有一次,雪車在剛出發后的彎道即發生側翻,作為塔臺播報員的宋春杰迅速做出反應,立即叫停滑行、關閉賽道,并在第一時間聯系醫療隊和裁判長告知現場狀況,然后通過中英文廣播運動員翻車后的滑行軌跡,幫助所有現場人員掌握實時信息。在運動員停止慣性滑行后,告知醫療隊前往收車處查看運動員傷勢,并廣播通知賽道工作人員協助教練將雪車拖出賽道。一系列迅速播報完成后,宋春杰立刻聯系制冰師“兵”分三路,檢查賽道是否有遺落的任何零部件,盡可能快速地恢復滑行訓練。

宋春杰在向中央電視臺俄語頻道記者介紹塔臺設備
打造國內翻譯領域第一品牌
為2022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工程提供官方語言服務的中冶東方翻譯中心,成立于1988年7月1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冶金工業部包頭黑色冶金設計院情報處,至今已有60余年歷史,系國務院直屬央企語言服務供應商,是山東地區唯一的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單位。
作為國內工程技術翻譯第一品牌,中冶東方翻譯中心承擔多項國家標準、規范的翻譯工作;作為多語種綜合性翻譯機構,多次承擔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東亞海洋合作論壇等高端國際活動、會議的翻譯任務。覆蓋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韓語、俄語、葡萄牙語、波斯語等54個語種,提供筆譯、同傳、交傳、陪同翻譯等各項語言及本地化服務。
作為一家以多語種翻譯為主的多專業、跨行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冶東方翻譯中心在影視劇譯制方面也頗多建樹,中心目前是芒果TV獨家語言服務供應商,為芒果TV綜藝、影視劇提供英語、泰語、越南語、印尼語、馬來語等語種的字幕翻譯、配音等譯制服務,在世界195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擴大了中國優秀綜藝節目和影視劇在海外的影響力。
2022年,在商務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評審認定的14個?特色服務出口基地(語言服務)中,中冶東方翻譯中心榜上有名。中冶東方翻譯中心作為山東省唯一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單位,正致力于打造國內翻譯領域第一品牌,并將以嶄新的姿態助力青島的跨越式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單蓓蓓)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