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大年初七,威海環翠區橋頭鎮國家冷涼植物示范推廣基地內春意盎然,門口新貼的對聯與紅彤彤的北美冬青相映成趣。大棚內一盆盆歐石楠、高山杜鵑長勢正旺,線上直播間就在大棚中,春節期間依然不停業。
今年春節前,可忙壞了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們,公司的“拳頭產品”北美冬青在年宵花市場上銷售緊俏。北美冬青是冷涼植物,冬季正是最佳觀賞期,紅彤彤的果實像一個個小燈籠,看著十分喜慶。
青埂峰下的北美冬青田里,所有北美冬青庫存已經全部清空。“北美冬青自9月開始售賣,訂單量大的時候,常常忙到晚上九十點。”總經理叢群說。
四年前,叢群帶領團隊開辟了線上市場,銷量以每年40%—50%的幅度遞增。叢群與冷涼植物結緣,還要追溯到10多年前。大學畢業后,叢群一直從事城市園林景觀工作,多年的工作使她發現一個問題:冬季城市綠化少有觀葉、觀花、觀果植物,且國內冷涼植物產業的發展還是一片空白。“冬天也該有冬天的色彩。”回憶起輾轉國外考察的日子,叢群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叢群找到了高山杜鵑、北美冬青、礬根、南天竹、馬醉木、歐石楠等一系列國外新優冷涼植物品種,引進后極大豐富了國內冷涼植物市場。
北美冬青種植早已實現精準養護。一根根黑色的管道從田埂向地里延伸而去,每一壟北美冬青下都鋪設了灌溉管道,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生長周期實現精準滴灌,節約了水資源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作為新時代的‘種花匠’,科學‘種地’提高效率,不斷滿足市場需求才是我們的追求。”叢群說。
扎根農村、反哺農村,是叢群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觀點。2015年,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批建設國家冷涼植物示范推廣基地,自基地建設以來,每年為周邊村鎮提供土地租金近百萬元,為村民提供百余個就業崗位。
不遠處的A3號大棚,棚內溫度不高,卻滿是郁郁蔥蔥的馬醉木和歐石楠。叢群拿起一盆馬醉木,看了看盆底,見到記者疑惑的神情,解釋道:“養花要多觀察根系,生出白根證明它長得很好。”除了叢群,大棚里不見一個人影,灑水、控溫全部由電腦一鍵操控。看看枝葉、除除草,再轉換一下生長方向,跟花草打交道久了,叢群看一眼葉片就能知道上一次施肥是什么時候,花期在什么時候。
春節假期剛結束,換盆、施肥、檢查生產情況、修剪植物控制株型,各項工作又提上日程。四到五月是高山杜鵑,六到七月是繡球花、馬醉木,植物花期陸續到來,工人們也忙碌了起來。“春季是我們的用工高峰期,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在大棚里工作。”叢群說。
在基地轉了一圈,叢群才回到辦公室繼續忙碌。國家冷涼植物示范推廣基地建設還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叢群的目標是將這里打造成集產學研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冷涼植物馴化中心。在這里,對新引進的品種進行繁育、馴化;冷涼植物基因庫里,不同植物基因安靜陳列;膠東珍稀瀕危植物園內,各色珍奇植物靜待學者前來研究;園藝中心里,專家學者們盡情分享最新研究的理論和技術成果。(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孫學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