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勝黃金,實干開新局。
2月10日,青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市農業農村暨鄉村振興局長會議接續召開。會議總結工作、分析形勢、明確任務,要求推動各項工作迅速啟動起來,以釘釘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作為觀察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一扇窗口,這兩個會議引人矚目。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二十大召開之年,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對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同時,在世紀疫情和國際形勢雙重挑戰下,青島在新的一年如何繼續推動鄉村振興,同樣值得關注。
“過去一年,青島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一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7%,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00.5億元,同比增長6.8%。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同增”,全市8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萬元……”

作為制造業之都,農業在青島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無論是其作為“基本盤”的地位,還是承載著的鄉村振興的期望,都必須高度關注和優先發展“三農”。抽象的數據落到實處,就是農業農村取得的實在進步,還有農民們獲得的具體實惠。數據顯示,2021年青島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5元,同比增長10.4%。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2022年,青島“三農”工作將繼續錨定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目標不動搖,突出守牢底線等工作重點,爭創一批全國制高點,當好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努力把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推上新水平。
01、鄉村振興“大有舞臺”
世紀疫情,不斷深化著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從國際上看,美國、加拿大等主產國小麥大幅減產,全球經濟通脹預期加重,糧食、農資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為我們敲響警鐘。
從國內尤其是青島來看,城鄉發展不平衡與農村發展不充分對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壓力。實現共同富裕的重點在鄉村振興,難點在城鄉均衡。時下,農民能從全產業鏈上分享的增值收益仍然不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較重,“老病殘”困難群體返貧和新致貧風險依然存在。

“但猶如硬幣一體兩面,在挑戰的同時,也孕育著發展的機遇。”會上,相關負責人、業內人士等,就抓住機遇、迎難挑戰進行了分析。
從國際看,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贏得難得的窗口期。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青島農業參與更高水平國際分工和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空間迎來了新機遇。尤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為青島農業“引進來”“走出去”帶來重大利好。
從國內看,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將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任交給山東,并對青島作出“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要求,為青島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提供了總指導、總遵循、總航標。上合示范區等重大國家戰略落地青島,更好釋放疊加效應,形成了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強大合力。

膠州市鋪集鎮進行機械化麥收 攝影/王宇翔
同時,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青島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排名第7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青島耕地面積排名第5位,農村人口排名第7位。農業農村體量大、基礎牢、水平高,是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最大的潛力和后勁所在。
青島經濟總量過萬億、財政收入過千億、常住人口過千萬,這成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堅強后盾。

即墨龍泉鎮 攝影/劉明元
近年來,青島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國家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市,目前承擔著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等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奠定了良好基礎。
02、當好“壓艙石”
樹高千尺關鍵在于根系、高樓大廈關鍵在于地基。農業是整個社會經濟最基本的生命線,為“乘風破浪”的經濟社會發展兜住“穩穩的幸福”。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市農業農村暨鄉村振興局長會議提出守牢底線,就是要心系“國之大者”、胸懷“兩個大局”,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青島堅決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著力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今年青島的目標是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產量300萬噸以上,將不折不扣完成。持續豐富“菜籃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確保蔬菜總產量達到600萬噸以上。著力提升畜牧業發展質量,積極創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壯大畜牧業全產業鏈。穩定生豬生產,發展草食畜牧業,確保年內肉蛋奶總產穩定在100萬噸以上。

萊西市東魯街道農業生態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青島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好銜接項目,確保2.1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穩定脫貧不返貧。健全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嚴重困難戶三類重點人群,持續跟蹤收入支出等狀況,對可能返貧人口即時發現、即時幫扶。
同時,做好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深化與定西市、隴南市交流互動,加大省內協作菏澤力度,并根據國家和省參與西部開發工作部署要求,繼續做好西藏日喀則桑珠孜區、湖北宜昌夷陵區等對口支援工作。
此外,青島還將守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確保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扎實推進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

中國建材智慧農業小鎮
守牢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底線。確保重大病蟲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建立健全分區防控、聯防聯控機制,扎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守牢農業生態安全底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農業和水肥一體化,年內新增水肥一體化5萬畝。著眼提升耕地質量,開展農機深松(深翻)整地和保護性耕作,創建全國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區。
03、爭創“制高點”
作為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格局,青島全市10個區(市)中,7個是涉農區(市)。廣袤的地域、眾多的農村人口,為青島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空間。這些年,青島的農業農村工作,亦創出了一些典型,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萊西會議”經驗。
當前,青島正努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促進共同富裕,需要我們闖出更多的新路徑、創出更多的好典型。
在全市農業農村暨鄉村振興局長會議上,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市鄉村振興局局長袁瑞先指出,在今年的工作中,要事爭一流、唯旗是奪,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爭創一批全國制高點,推出一批代表青島農業農村發展水平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路徑的先進典型。

即墨田瑞第6代養雞設備
今年,青島集聚資源打造全國一流的鄉村振興典型,重點搶占“四大制高點”。
——齊魯樣板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3月8日參加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將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任交給山東。青島作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龍頭,理應干在前頭、走在前列。今年,青島將集中資源、集中力量,以5-10個左右的自然村為單位,在全市布局建設一批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蹚出齊魯樣板的實踐路徑。
——融合發展制高點。青島將把產業融合作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出臺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方案,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打造一批全產業鏈發展典型。探索開展“鏈長制”試點,以農業“金花”企業、龍頭企業為重點,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以鎮為單位,打造一批十億元特色農業產業鏈。

青島市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數字農業制高點。青島將搶抓數字農業新風口,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健全數字農田、市場行情監測、智慧農安、智慧畜牧等應用系統,探索建設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打造國內一流的數字農業應用場景。深化省級智慧農業示范區建設,創建國家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和省級智慧牧場,持續提升全市農業智慧化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大田作物、設施園藝、畜禽養殖等重點領域的繼承應用,新建一批市級數字農業示范園,認證一批智慧農業應用基地,用數字賦能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把青島打造成中國數字農業發展的高地。
——品牌農業制高點。今年,青島將加強對“青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宣傳推介,既要用好傳統媒體,也要用好互聯網、微信等新媒體和新媒介,開展全方位、矩陣式宣傳。要實施雙“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年內新增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品牌10個,新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70個,保持地標產品數量全國領先。

亞洲食品博覽會 攝影/劉棟
踔厲啟征程,篤行向未來!
時下,青島的“三農”工作全力保證“穩”的底線——維護了社會穩定、守住了糧食安全、保障了物資供應,正抱持著“進”的姿態繼續大步前行,相信一定會交出一份令全市人民滿意的答卷。
作者 | 張晉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