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5日訊 類似北京冬奧會這樣的大型賽事,都會在賽后設置“混合采訪區”,方便前來采訪的記者在賽后第一時間與運動員近距離交流,為廣大讀者、觀眾送上第一手的資訊。

沒有轉播權的平面媒體記者,不允許使用錄像設備。
一般而言,來到混采區的運動員依然會沉浸在剛剛結束的比賽中,常常會金句頻出,產生當日最具看點的新聞。例如,傅園慧2016年里約奧運會比賽后所說、后來傳揚一時的“洪荒之力”,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被鏡頭記錄下來。因此,混合采訪區也被眾多記者視為最重要的“稿源”,歷來是賽后各路同行的“必爭之地”。

混采區永遠是賽場之外最熱鬧的地方。


運動員最先走過的是持權轉播商和各國國家電視臺的采訪位,明星運動員想走過這段幾十米的通道,往往需要超過1個小時。
北京冬奧會各項比賽,同樣按照慣例設置了混合采訪區。這其中,速滑、花滑等比賽的混采區與一般比賽無異,但雪上項目的混采區全部設在戶外,不僅檢驗記者的采訪功力,同時也在考察大家的耐寒能力。


谷愛凌每走一步,都要被記者攔下提問。

在張家口賽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特派記者的眼鏡很快就被凍得結了冰。
以張家口賽區為例,開賽以來比賽場地的溫度持續穩定在零下25℃到零下30℃之間,再加上運動員從比賽結束到來到混采區需要不少時間,讓在此等待的記者們十分難熬。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特派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王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