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五大任務”,青島打造中日合作“新樣板”
《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印發,作為中日兩國在節能環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示范區,將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示范區總體布局
“一環、一核、兩帶、三組團、多節點”,即構建藍綠休閑活力環,打造綠色產業創新之核,設置南北兩條東西向產城融合發展帶,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產業創新孵化區、濱水生活服務配套區“三組團”,結合社區服務中心設置多處配套服務節點、服務生活區和產業區

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規劃鳥瞰效果圖。
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五大重點任務”
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
包括強化節能環保產業鏈合作、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鏈合作、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合作、擴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合作等
深化科技創新合作
搭建科技創新協作平臺,支持日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鼓勵中日企業、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聯合組建產學研聯合體,共建中日數字走廊
建設日本客廳

青島日本國際客廳。
構建集展覽展示、金融服務、國際貿易、產業配套于一體的國際會展平臺,打造具有濃郁日本特色的商業商務區,建設中日文化交流連心橋等
打造高端生態智慧園區
建設“藍綠”特色園區,推動地鐵6號線建設運營,構建第4代城市自然公園型TOD站城一體化服務核心,規劃設置DHC系統和生物集群凈化生態系統,形成BCP防災與抗災對應系統及可持續保障能力體系等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實施低干預、高效能的精準監管;加強財稅金融支持;支持中日合作示范區以清單式申請授權方式,在經濟管理、營商環境、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
開放是青島與生俱來的優勢。作為黃河流域面向日韓、連接亞歐的重要雙向開放門戶,搭建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是青島責無旁貸的使命。
繼承擔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建設等“國之重任”之后,高品質創建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成為青島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又一強力支撐。
經山東省政府原則同意后,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青島創建這一高能級開放新平臺有了“路線圖”。
《總體方案》的出爐,讓青島有了目標、領了任務,要在全面建設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中,深入打造對外開放制度創新、高端產業融合發展、國際地方經貿合作新高地,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對日合作。
根據《總體方案》,示范區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北部,東至環膠州灣高速,南至王臺路、黃張路,西、北側以錯水河為界,面積10.68平方公里,整體坐落于中德生態園(國際經濟合作區)內。
這意味著,示范區不僅“背靠”青島在中日合作上地理區位的先天優勢和經貿往來上的深厚底蘊,還兼具青島西海岸新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中德生態園等重大戰略平臺的政策疊加優勢,將更高效地集聚日本先進技術、專業人才等高端要素,深入開展務實合作。
作為中日兩國在節能環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示范區,《總體方案》賦予示范區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建設日本客廳、打造高端生態智慧園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五大重點任務,將先行先試打造中日合作新樣板。
黃河流域開放門戶新平臺
2月15日,山東省委省政府發布《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規劃對山東的戰略定位之一就是黃河流域改革開放先行區。
這其中,山東提出,要以市場化改革為核心,以制度性開放為牽引,深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抓住RCEP簽署機遇,強化與沿黃省區交流協作,統籌推進陸海聯動,建設國際互聯互通大通道,打造黃河流域面向日韓、連接亞歐的雙向開放門戶。
從這一定位出發,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將成為山東打造黃河流域面向日韓開放門戶的重要抓手。
青島與日本的經貿往來由來已久。1979年,山東省對外締結的第一對友好城市,就是青島與日本下關。日本是青島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第五大進口市場。數據顯示,進駐青島的日本企業超過千家。2020年,青島與日本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44.8億元,相當于9400億日元,超過山東省對日貿易比重的1/3。雙邊貿易合作快速增長的勢頭依然強勁,2021年,青島對日本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3.1%。
在構建物流通道上,青島海鐵聯運大通道承東啟西、快捷高效,是日本貨物經陸路轉口中亞、歐洲的最佳通道。青島正加快建設與日本間的海上高速公路,提高歐亞班列的運行效率,全力打造服務最優、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貿易物流服務體系。
在2022年1月1日零時RCEP正式生效的這一歷史性時刻,青島海關為青島海灣集團有限公司簽發的全國首份RCEP原產地證書,是出口到日本的一批2800余噸氯化鈣;同樣是在這一天,中國青島至日本關東搭載RCEP優惠關稅貨物首艘班輪啟航,中國北方地區與日本首條快捷物流通道RCEP中日高端物流暨中日海上郵路合作項目簽約落地,暢通中國對日本貨物貿易運輸的快速通道。
根據RCEP協議內容,日本出口至中國產品零關稅的比例將由8%大幅提升至86%,預計青島將在汽車及零部件、化妝品、消費品等日本優勢領域進一步擴大進口規模,并爭取擴大在機電、紡織品等領域的對日出口。
本就處于政策疊加的開放熱土,有了RCEP這一加持,示范區的發展將迎來更大利好。為更好承接政策“紅利”,《總體方案》提出依托青島中德生態園、青島國際招商產業園,放大國際招商政策優勢,共用生產設計、科研辦公資源,共享商務服務、生活居住便利;依托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拓寬對日開放領域,構建適應中日跨境電商貿易特點的海關、退稅、物流監管和跨境支付支撐體系,建設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際供應鏈重要樞紐。
產業鏈協同合作是首要任務
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在《總體方案》賦予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的五大任務中位于首位。
可以說,聚焦產業合作,是國家設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時給各個城市的主要任務。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復青島及天津、大連、上海、蘇州、成都6個城市建設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要求分別聚焦節能環保產業、健康產業、高端裝備制造與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智能制造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開展對日經濟合作。
作為中日兩國在節能環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示范區,在全球發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肩負重大使命也面臨重大機遇。
找準方向,謀定快動。示范區在籌備過程中就根據國家發改委批復的產業發展方向、結合青島產業發展特點,聯合日本野村綜研謀劃以節能環保為核心產業的特色產業體系。
《總體方案》為示范區未來的產業發展勾畫了藍圖。
強化節能環保產業鏈合作,《總體方案》要求圍繞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綠色交通車船和設備制造等重點領域,推動與日本相關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先進企業深度合作,形成研發、設計、生產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產業集聚區。
綠色低碳是中德生態園的鮮明底色。背靠相關的產業基礎優勢,示范區將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鏈向關鍵關聯技術和典型應用延伸。目前,世界機械制造業500強日本荏原環境已經在示范區完成中國總部注冊。
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鏈合作,《總體方案》要求打造電子元器件產業生態基地,引進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企業和機構,并對各個環節發展重點進行了明確。
在青島發力芯屏產業垂直崛起的進程中,西海岸新區及中德生態園是其中的強勢一極,芯恩、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青島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密集落戶,將成為示范區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鏈發展的底氣。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合作。《總體方案》要求聚焦氫能、生物能、海洋能、風能等領域合作,開發可替代能源、促進能源高效利用以及能源清潔應用等領域設備與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以推進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等產業高端化為重點,引進日資相關領域企業;發展先進金屬材料、前沿新材料,引進一批海洋生物醫用材料項目等。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是中德生態園布局的重點產業之一。目前,這里已經有德國庫爾新材料車體等項目、青島黑貓新材料研究院等領軍項目相繼開工投建或投入運營,為示范區發展相關產業提供優質環境。

位于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的品質生活日本館。
擴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合作。《總體方案》要求依托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引進日本現代服務業,聚焦零售批發、醫療健康、文化娛樂、電子產品、金融與商務服務,積極引進日本商業模式、消費模式,重點推進“消費專區”建設,打造立足青島、面向日本、輻射亞太的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消費先行區。
下一步,示范區還將深化與日本金融企業合作,謀劃籌建中日(青島)工業設計谷,并圍繞節能環保、智能制造和健康醫療產業配套服務,面向跨境物流需求,加快與日資航運公司合作等。
在節能環保產業的引領驅動下,《總體方案》明確示范區將構建形成“一環、一核、兩帶、三組團、多節點”的總體布局。即構建藍綠休閑活力環,打造綠色產業創新之核,設置南北兩條東西向產城融合發展帶,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產業創新孵化區、濱水生活服務配套區“三組團”,結合社區服務中心設置多處配套服務節點、服務生活區和產業區。
塑造開放合作競爭新優勢
有了產業方向,還要有適宜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優質土壤。
《總體方案》提出的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建設新日本客廳、打造高端生態智慧園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四項重點任務,就是為了推動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培育內引外聯大產業、搭建先行先試大平臺,優化中日地方合作體制機制,完善產業合作、技術協同創新政策,加快塑造層次更高、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競爭新優勢。
深化科技創新合作?!犊傮w方案》要求搭建科技創新協作平臺,支持日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鼓勵中日企業、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聯合組建產學研聯合體,共建中日數字走廊。
建設新日本客廳?!犊傮w方案》要求構建集展覽展示、金融服務、國際貿易、產業配套于一體的國際會展平臺,打造具有濃郁日本特色的商業商務區,建設中日文化交流連心橋等。
打造高端生態智慧園區?!犊傮w方案》提出建設“藍綠”特色園區,推動地鐵6號線建設運營,構建第4代城市自然公園型TOD站城一體化服務核心,規劃設置DHC系統和生物集群凈化生態系統,形成BCP防災與抗災對應系統及可持續保障能力體系等。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犊傮w方案》提出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實施低干預、高效能的精準監管;加強財稅金融支持;支持中日合作示范區以清單式申請授權方式,在經濟管理、營商環境、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
起步就要加速跑。示范區啟動建設以來,已經在打造商務服務、產業發展、貿易、技術轉化、融資、企業服務等多維平臺上進行了先期探索。
在搭建商務服務平臺方面,青島日本“國際客廳”先后接待日本政商嘉賓470余批,與日中經濟協會等16個日本金融機構、商貿協會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客廳內正展示著日本50多個企業或地方政府的200多件商品。
在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方面,示范區“以商招商”,聯合日本歐力士集團打造中日產業超級鏈接者平臺,通過產業撮合、技術嫁接、直接投資等方式推動中日企業多領域合作,吸引了日本來易特精密儀器、日本大明州醫療器械、富士精密磨具等項目落地。
在優惠政策方面,示范區針對入駐項目,給予拿地優惠、資金減免、研發獎勵等全方位要素支持。針對人才,開辟日籍人才工作生活“綠色通道”,不斷完善人才服務體系。
根據《總體方案》,到2025年,示范區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完成,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生態質量穩步提升,優勢互補、產業互融的合作交流機制初步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成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對日合作發展新高地。引進一批先進日資創新型企業,其中世界500強大企業2-3家,累計使用外資金額10億美元以上。中日雙方在節能環保等領域相互賦能,節能環保等主導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到2035年,富有活力的中日地方合作體制機制全面構建,高度開放、創新引領、產業繁榮、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國際化園區全面建成,成為全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的樣板。以節能環保、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2-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
這意味著,未來,這片中日合作的開放熱土將構建開放創新新格局、誕生產業升級新機制、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這將開啟青島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又一精彩篇章。(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 光)

青島日報2022年2月17日3版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