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無款,只此一卷;
青綠千載,山河無垠。
《只此青綠》
“太驚艷了”
“簡直每一幀都是一幅古畫”
“看完直接從文化自信走到文化膨脹了”
這是除夕夜春晚《只此青綠》播出時
觀眾不斷刷屏的字幕

古風裝扮的舞者
踩著樂曲的節奏
一靜一動,步步生蓮
最終隨著燈光的變換
融為連綿的青綠色山巒——
千古名畫《千里江山圖》!

追“青”逐“綠”
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壬寅新春,瑞雪賀歲
攝影師捕捉到一組
隴南“青綠”鏡頭
我們生活的城市滿屏驚艷!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市區全景 冉創昌/攝

↑國家級森林公園——成縣雞峰山 張平良/攝

↑文縣天池 冉創昌/攝
綠色是隴南最亮的底色,是隴南最強勁,也最具潛力的核心競爭力與比較優勢。隴南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兩山”理論,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和純凈健康的生活空間,成為鑲嵌在甘肅這柄玉如意上的一顆綠寶石。

↑宕昌官鵝溝森林公園 胡衛東/攝

↑成縣山區“綠富美” 張平良/攝
今年全省兩會期間,省委副書記、省長任振鶴在參加隴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扮靚“綠”的秀色,做好“兩山”轉化文章。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諄諄教導,充分發揮綠色資源優勢,擦亮綠色底板、彰顯綠色之美、突出綠色發展、深挖綠色價值,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文縣白水江泛舟 冉創昌/攝

↑西和姜窯村 冉創昌/攝
如果把隴南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比作一幅宏偉藍圖,那么,在典范城市建設中,“綠色”作為其底色,將是最濃重、最鮮亮、最醒目的“一抹”。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高質量“生態美百姓富”在隴南結出碩果。

↑康縣陽壩茶園 張平良/攝

↑武都裕河金絲猴 冉創昌/攝
1.綠色映底蘊
隴南是長江上游的生態安全屏障
也是甘肅春天開始最早的地方
萬樹江邊翠,滿田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山水林田湖草人和諧共生
相融相依為一個共同體——綠色隴南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隴南全民行動建設美麗隴南
讓高顏值的生態環境與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統一服務于高品質的美好生活

最新數據顯示:
2021年
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8.3%
居全省第一
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7項
水土保持率達到73%
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
實施天然林保護935.9萬畝
人工造林50.1萬畝
……

如今的隴南
天越來越藍,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
大熊貓、金絲猴等30多種
國寶動物在這里棲息繁衍
候鳥更是飛來棲息
幾乎絕跡的亞洲金貓也驚喜出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隴南將擦亮綠色底板
努力挖掘提煉
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
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
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實現生態隴南綠色崛起

2.美麗肇振興
走進隴南鄉村
碧樹青山,風吹竹林,鳥語花香
庭院錯落有致,巷道曲徑通幽
山水田園,風光旖旎
水在畫中流,人在畫中游

村村優美、家家有業、
處處和諧、人人幸福
隴南千村千面綻放不同精彩
構成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鄉村落群
激活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
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
讓鄉村人居環境綠起來、美起來
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
走出一條山地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路子
加快發展旅游康養產業
把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成戰
略性支柱產業
在網上開眼界、學知識、
增自信、找出路
在信息化時代實現后發趕超、綠色崛起

鄉村蛻變之勢匯聚成一股潮流
串點成線席卷更多的隴南鄉村
返鄉青年、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新風尚
鄉村旅游風景變成錢景
轉化為綠色經濟發展的資本

我們憧憬,我們更相信
2035年的隴南
必同全國全省一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
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宜居宜游宜商的美麗家園
躍然眼前

3.開放塑優勢
隴南自古就是交通要道
也是甘肅的南大門
隨著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相繼建成運行
北上蘭州、東至西安、南下川渝
“三位一體”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讓隴南再次成為
連接西南西北的“黃金通道”

因勢而謀
隴南暢通經濟循環,厚植開放“基因”
做好“區域協同、跨省協作、南向協進”文章
找準發展定位和比較優勢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順勢而為
發揮區位優勢,堅持深耕向南
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持續深化與周邊地區合作交流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新格局

乘勢而上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
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大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不斷提高隴南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開放,標注了發展高度
一條綠色經濟鏈
正在隴南大地迤邐鋪開
隴南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窗口
不斷拓展“互聯網+”運用領域
發展數字經濟、電商物流產業和通道經濟
努力將隴南建成“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城市

4.環境聚民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進隴南
藍天白云與綠樹紅花交相輝映
民俗文化與時代精神競相綻放
是名副其實的市民“氧生堂”,
自然“八音盒”兒童“游樂場”,
心靈“夢工廠”

隴南各級黨政組織把高質量發展
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緊密結合起來
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
懷著深厚感情和滿腔熱情
千方百計擴大民生福祉
在改善民生上下真功、求實效

下真功不是一句空話
體現在決策層的工作軌跡中
城區路網快速拓展
安居保障成效明顯
特色小鎮不斷壯大
人居環境持續優化
以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

求實效不是一句口號
體現在直接惠民、
重點突出的民生實踐中
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
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山常在、生機盎然是遠景更是目標
迎著更美好的明天
“生活圈”更加便捷
“服務圈”更加完善
“商業圈”更加繁榮
美麗隴南必將會吸引著更多人返鄉、走進、熱愛

我們堅信明日之隴南
活力無限、潛力無限、未來無限!
(記者/袁媛遠)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