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2年2月18日特刊5
在青島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中擔當重任
——城陽區第七次黨代會報告解讀
2月17日,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城陽區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呂鵬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城陽區第六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的題目是《在青島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中擔當重任 奮力打造灣區都市活力城陽》。
報告提出,聚焦推動形成大青島北部經濟隆起帶,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創新創意引領區、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先行區、膠東經濟圈消費中心區、人文生態幸福家園,在青島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中擔當重任,奮力打造灣區都市活力城陽,努力為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城陽力量。
關鍵詞 推動高質量發展
報告提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優勢產業引領、重大項目帶動、重點企業支撐,推動產業發展邁向高科技、大規模、強實力。推進更深層次系統改革,推出一批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積極爭取更多市級、省級、國家級改革試點。深化投融資體制、國資國企和財稅金融體制等改革,激發市場投資活力。推動政務服務改革再優化,精準服務企業、自然人、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四個全生命周期”,打造最真誠、最謙卑、最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擴大更高水平開放。搶抓RCEP機遇,做強日韓(青島)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品牌會展,發揮中日韓商務理事會聯絡辦公室(青島)等平臺作用,積極引進日韓高端機構和項目,對日韓貿易達到240億元以上。暢通雙循環合作通道,放大綜保區等平臺作用,深度對接深圳、上海等國內市場,大力開拓RCEP成員國等新興市場,打造更多“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示范項目,每年引進重點項目200個以上,外資外貿持續穩增提質,增創開放合作新優勢。
關鍵詞 強化創新驅動
報告提出,強化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建設高能級創新載體。完善國際化創客空間,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完整的雙創鏈條。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200個以上、各類科技孵化載體達到40家以上。積極推進康復大學建設,建好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加快青島農業大學、中國電波所等科技成果轉化進程,年均技術成果交易額達到40億元以上。
發力高水平技術攻關。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完善企業技改投資普惠性獎補政策,引導企業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鼓勵軌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健康等領軍企業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新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以上、瞪羚企業30家以上、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
吸引高層次創新人才。堅持黨管人才,構建最優人才生態,打造區域人才集聚高地。持續提升高素質人口吸引力,年均引才2萬人以上。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讓青年在城陽扎根創業、安居樂業、建功立業,與城市共同成長。
做優做強做大文化創意。堅持用文創塑造城陽形象、提升城市流量。做大高新視頻、創意設計、動漫電競等新興文創產業,做強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等載體,加快方特熊出沒動漫谷等項目建設,文創產業規模快速壯大。
集聚優質創新金融。引進培育一批創投風投機構,備案基金總規模突破千億,打造青島北岸基金叢林。要讓全社會看到,投資科技可以獲得十倍百倍回報,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創業。
關鍵詞 區域協同融合
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助力青島建設世界一流灣區城市。
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放大中韓“國際客廳”等平臺紐帶作用,助力黃河流域城市與日韓等國家交流合作。發揮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重要支點作用,提升消費輻射效應。著眼提升環灣都市區能級,向東加快推進與東部老城區融合發展,向西深度對接“自貿+上合”,向北推進產業梯次轉移,打造青島主城區新的崛起板塊,助力青島建設世界一流灣區城市。
堅持全區“一盤棋”,提升東部發展品質,壯大生態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塑強中部優勢,完善商貿、消費、會展等綜合服務功能;推動西部崛起,夯實制造業基礎,依托康復大學等資源,壯大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推動城陽與高新區等四大功能區在空間規劃、產業布局等方面協同發展。高新區創新競爭力不斷增強,奮斗五年,實現綜合實力重回全國前十。
關鍵詞 城市有機更新
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提升都市功能品質。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打好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攻堅戰,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攻堅白沙河北岸、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及周邊區域等低效片區開發,建設具有世界水準、青島特色的地標性建筑。推進骨干路網建設,配合做好青島地鐵三期建設,構建立體綜合、內暢外達的大交通體系。高標準建設白云山、女姑山等城市公園、山頭公園和口袋公園,加快打造公園城市樣板區。加強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統籌地下地上空間開發利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加快推進數字城陽建設。以數字化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建好用好智慧城市大腦。持續強化場景應用,年均建設智慧社區35個以上。加快全域視聯感知平臺二期等項目建設,構建“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鍵服務”的數字治理和民生服務體系。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田園融入城市,城市蘊含田園”理念,推進“五個振興”,加快“四大片區”建設,全域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區級美麗鄉村實現全覆蓋,清潔村莊達到100%。
關鍵詞 涵育城市人文精神
報告提出,涵育城市人文精神,推進文化強區建設。
共建精神家園。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講好城陽故事、傳播城陽聲音、塑美城陽形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凝聚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滋養文明風尚。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做優志愿服務品牌。大力開展文化實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系列活動,建好圖書館、文化館,打造“智慧”檔案館,將文化元素深度融入百姓生活。完善公共體育設施配套,持續鞏固國際青少年足球發展高地,爭創全國全民健身運動模范區。
激活文化資源。實施文旅融合創新工程,深入挖掘歷史人文、山林農果、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打造山東半島休閑體驗旅游目的地。搶抓亞洲杯舉辦機遇,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拓展法海寺、童真宮等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符號。(周 偉 整理)
責任編輯:管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