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市民過上更好生活,是這座城市永恒不變的追求。
2月18日,青島市政府發布2022年市辦實事情況,16件實事(清單附后)涵蓋就業、居住、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環境、文體休閑、公共安全、政務服務等基本民生。

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自1983年起,青島每年篩選確定一批當年重點辦好的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實事(簡稱“市辦實事”),算下來今年已經是連續第40年發布。
一張藍圖繪到底。40年的市辦實事既堅守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傳承,又不斷進行著自我突破和革新。翻看今年的市辦實事,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不小的變化,但其精神內核始終如一,就是為了“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
01
緊扣中心工作 聚焦難點焦點
從形式上來看,今年的市辦實事改變了以往“XX件XX項”的呈現方式,而是僅僅標明了16件,看似不多,但每一件都是實打實的民生實事,16件實事聚焦16個民生主題,且每一件都內涵豐富,細化到具體的工作則包含了幾十項內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當前,全市上下正在鉚足干勁,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今年的實事安排同樣聚焦這一中心工作,并且進行了重點安排部署。
例如,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00個以上,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保暖改造230萬平方米以上;打通城市未貫通道路30條以上,開工建設立體人行過街通道設施10處以上;打造“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臺,接入各類停車泊位30萬個以上;打造市容秩序“十亂”整治示范路300條;啟動太平山、浮山高品質保護整治和生態步道建設,完成山頭公園整治提升60個,建設口袋公園50個,實施城市空間微更新項目80個;等等。

除此之外,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始終是市辦實事的重要主題,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今年的市辦實事也是紛紛“加碼”。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市辦實事仍然將就業放在第一位。在去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6.61萬人的基礎上,今年仍然確立了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的目標,此外還有創設公益性崗位3.7萬個以上,完成扶持創業3萬人以上、農民技能培訓2萬人以上。
教育問題時刻牽動著每一名家長的心。今年市辦實事其中一項內容便是,按照省定辦園、辦學條件標準,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40所,推動完工50所;改造農村薄弱幼兒園50所。
青島一直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養老問題十分突出。今年市辦實事中安排到,新建、改擴建農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100個, 完善提升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100個,建立鎮(街道)社會工作站60個以上,推廣“青島農村養老服務卡”,建設空巢獨居老人智慧監護平臺。

看病就醫事關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今年市辦實事明確提出職工醫保繳費費率再降低0.5個百分點;提高各類生育醫療費保障待遇,適當提高部分高值耗材的報銷標準。
每一件實事不僅主題明確、內容充實,而且為了切實將責任壓緊壓實,市政府辦公廳還制定了市辦實事責任分工與實施計劃一覽表,主要責任單位、其他責任單位以及實施計劃一覽無余,細化到每個季度要完成的具體目標。相信隨著實事的推進,整座城市的民生底色必將在2022年被進一步擦亮。
02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新納入實事十余項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廣泛,對物質文化環境安全等都有了更高的期待。
在今年實事項目篩選時,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在把握“以人為本、突出重點、普惠可行”原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民生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堅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基礎上,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合理引導民生預期,讓民生水平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穩步提升。
在宏觀層面上,堅持做到“五個統籌”,即城鄉統籌、政策統籌、資金統籌、建管統籌和效益統籌。在微觀層面上,則堅持把握精準性、連續性、創新性、引導性“四性”。其中,創新性無疑是今年市辦實事最值得關注的變化之一,并且在10余項新納入的項目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就業相關實事中,今年加入了“創設公益性崗位3.7萬個以上”。此舉將積極消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有助于穩就業保就業、兜牢民生底線,對提高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多年來,“建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是政務熱線、網民建議的熱點。“開工建設立體人行過街通道設施10處以上”成為今年實事創新性加入的內容,將重點研究在醫院、學校、商圈等車流人流密集區域,合理布局立體過街設施,通過建設人行天橋、過街通道的形式,實現重要路段和交叉口人車分離,提高居民過街安全性、便利性。
停車方面,“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臺建成后,將實現信息采集、態勢總覽、誘導服務等功能一體化,具備態勢總覽、運行監管、備案審核、決策分析、宏觀服務、車場車位及線路精準導航等六大功能,可以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車服務。計劃2022年底,完成30萬個停車場泊位信息的聯網工作,全面統籌全市停車資源,進一步加快補齊城市停車供給短板, 為全市400多萬駕駛員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車服務。
在教育領域,今年首次提出“改造農村薄弱幼兒園50所”。據介紹,此次改造主要是指改造農村薄弱幼兒園的硬件條件,主要是根據幼兒園辦園的實際需求,實施“一園一案”,不搞一刀切,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園舍加固維修、老舊裝修更新、盥洗室和廁所建設、食堂改造、活動場地改造等,消除安全隱患,改善辦園條件,讓更多農村幼兒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
除了以上項目,還有包括為管道天然氣居民用戶免費更換波紋管、市區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提升“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癥搶救效率、建設空巢獨居老人智慧監護平臺、建設青島市智慧審批服務平臺(一期)、深化“一碼通城”應用等在內的10余項都是今年新納入的項目。
03
共建共治共享,項目篩選更加尊重民意

為了使市辦實事更加貼近民意、惠及民生,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2021年9月以來,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就會同有關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通過面向全體市民網上征集、“三民”活動和“走進市辦實事”活動征集、12345熱線大數據分析、“兩會”建議提案梳理等渠道和方式開放式、多層面廣泛開展項目征集活動。12月份又會同市人大、市政協有關部門再次面向代表委員進行征集,共收集到各方意見建議1033項,全部轉相關部門,結合有關意見建議和工作實際進行充分調研后,累計收到備選項目72個。
項目篩選過程充分吸收采納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對涉及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常規性工作,原則上不再納入,而是更多考慮引領性、示范性、攻堅性,群眾獲得感更直接、惠及范圍大的項目。

具體分析來看,一是將群眾反映較多的居住、交通、教育、文體、養老等領域項目,如老舊小區改造、未貫通道路打通、停車、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全民閱讀和健身設施建設、公園建設、養老服務站建設等納入初選。二是將社會普遍關注、主要領導關心的政務服務方面打造智慧審批平臺、“一碼通城”等優化營商環境類項目納入初選,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將12345熱線和網上征集大數據分析梳理出的市民優秀建議,經部門調研論證后納入初選,例如開工建設立體人行過街通道設施、空巢獨居老人智慧監護平臺等。四是將代表委員建議提案和意見建議,經部門調研論證后納入初選,包括管道天然氣居民用戶免費更換波紋管、城市微更新、提高醫保待遇、AED設置、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等。五是堅持久久為功,注重加強跨年度建設項目管理,在關注推進項目開工的基礎上,著力推動項目竣工,如將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山頭公園整治提升方面竣工項目納入初選范疇,做好跟蹤督辦,一督到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經過多年的摸索與研究,在市辦實事督查推進方面,青島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搭平臺、搞服務,建機制、抓落實,重監督、求實效。

下一步工作中,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將會同各有關部門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考核化”,逐項細化時間表、路線圖,抓緊組織啟動項目實施。同時,向社會公開實施內容、責任體系、計劃進度、辦理情況(“四公開”),并實行全過程督查,督幫一體抓好推進落實。后續還將繼續組織開展“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活動,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社區群眾、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等現場觀摩體驗、監督項目實施、評議項目質效,共同推動各項工作早日落地、早見成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美好生活新期待。
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各級各有關部門唯有堅持“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崇尚實踐實干實績,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才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讓青島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實力、獨具魅力。
2022年市辦實事清單
1.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創設公益性崗位3.7萬個以上,完成扶持創業3萬人以上、農民技能培訓2萬人以上。
2.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00個以上,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保暖改造230萬平方米以上。
3.打通城市未貫通道路30條以上,開工建設立體人行過街通道設施10處以上,建設養護“四好農村路”800公里。
4.推動開工和投用公交場站6處;結合市民出行需求、市區步行街改造、地鐵及綜合客運樞紐銜接等需求,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0條。
5.打造“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臺,接入各類停車泊位30萬個以上;同步實施40所學校、4家醫院周邊交通擁堵治理。
6.按照省定辦園、辦學條件標準,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40所,推動完工50所;改造農村薄弱幼兒園50所。
7.打造市容秩序“十亂”整治示范路300條,市區撤并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3000處、新增密閉分類投放點100處以上,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鎮(街道)10個、示范村200個。
8.建成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實施市區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15臺以上。
9.完成書屋、書亭、朗讀亭等全民閱讀設施100處,建設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區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場地和設施50處。
10.啟動太平山、浮山高品質保護整治和生態步道建設,完成山頭公園整治提升60個,建設口袋公園50個,實施城市空間微更新項目80個。
11.職工醫保繳費費率再降低0.5個百分點;提高各類生育醫療費保障待遇,適當提高部分高值耗材的報銷標準。
12.在全市34家具備接診胸痛、卒中、創傷等“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癥能力的醫院和132個院前醫療急救站點部署專業質控分析工具,在人員密集場所增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100臺,提升急救急診效率。
13.新建、改擴建農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100個, 完善提升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100個,建立鎮(街道)社會工作站60個以上,推廣“青島農村養老服務卡”,建設空巢獨居老人智慧監護平臺。
14.新建和升級改造農貿市場10處以上,創建規范化農貿市場40處以上。
15.為全市管道天然氣居民用戶免費更換不銹鋼波紋管,提升用戶燃氣使用安全性。
16.建設青島市智慧審批服務平臺(一期),整合企業登記、工程建設等6個領域不少于100項線上線下審批服務資源;深化“一碼通城”應用,打造不少于30個一碼應用場景并實現多端發布,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數字化、便利化水平。
作者 | 薛華飛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