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2年2月19日5版
創一流當排頭,打造青島新發展格局重要增長極
——即墨區第一次黨代會報告解讀
2月18日,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即墨區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這是即墨撤市設區后召開的第一次黨代會。會上,韓世軍同志代表即墨區第十四屆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勇于創一流、爭當排頭兵、奮力走在前,為加快建設活力宜居幸福現代化新區努力奮斗》的報告。
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全區將圍繞加快建設活力宜居幸福現代化新區、爭當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新引擎、打造青島新發展格局重要增長極的總體目標,在經濟、城市、民生、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勇于創一流、爭當排頭兵、奮力走在前,主要指標全省區縣走在前列,讓城市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實力、獨具魅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
未來五年,即墨區將在經略海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市品質能級、擴大對外開放、促進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統籌發展與安全等十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奮力開創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關鍵詞 “5+4+3”海洋經濟發展體系
報告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全域皆藍、勇立潮頭、逐夢深藍,發揮藍谷橋頭堡作用,構建“5+4+3”海洋經濟發展體系,推動海洋經濟井噴式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核心區。
著力突破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海洋產業,加快建設海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水產種苗、女島臨港等園區,提升海洋經濟核心競爭力。
著力搭建四大創新平合。依托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海洋科技服務、海洋金融、海洋開放合作平臺,用好超算中心、“蛟龍號”等“國之重器”,搶占“透明海洋”“智慧海洋”“可燃冰”等制高點,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促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式入列和國家實驗室二期、國家深海基因庫、大數據中心、標本樣品館建設,服務全國攻克海洋“卡脖子”技術。
著力優化三大發展機制。完善陸海統籌、“雙招雙引”、政策保障機制,形成“一個重點產業、一組科研機構、一支智庫團隊、一批承載園區”的保障機制,優化海洋科技創新企業破土而出、拔節生長的空氣和土壤。
關鍵詞 六大主導產業
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新活力、新支柱、新動能、新引擎,抓牢“雙招雙引”主戰場,突出項目建設生命線,加快推動產業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打造以海洋經濟為特色、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配套的鏈群化、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
深化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做強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超算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推動數據變為現實生產力;做大工業互聯網共贏體,推動工業互聯網“大企業做平臺、小企業進平臺”,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插上騰飛的翅膀。
重點突破汽車、紡織服裝、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醫藥等六大主導產業,形成一批全省領軍產業集群。其中,汽車產業將瞄準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集群化方向,依托一汽—大眾、一汽解放、一汽解放新能源、奇瑞四大整車生產基地,擴大商用車、乘用車、新能源車、專用車產能,加快向年產100萬輛整車、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值“雙千億”的目標邁進,昂起全省汽車工業龍頭。
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建立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體系。到2026年,新培育“隱形冠軍”企業50家、“瞪羚”“獨角獸”企業20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00家。
關鍵詞 主城區擴容主戰場
報告提出,堅持“對標主城、組團提升、全面融青”,抓住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和城市更新黃金期,面向青島主城區,暢通交通主動脈,打造擴容主戰場。
完善國土空間規劃,構建“多規合一”規劃體系。統籌推動區域聯動發展,引領全域有機融入青島主城區。中部城區重點推動即墨傳統城區打造融青承載區、東部經濟開發區打造繁榮新城區、西部國際商貿城打造現代商貿物流區、北部汽車產業新城和藍谷高新區打造產城融合區。
堅持主城區標準,片區化改造城中村和老舊小區,加快地鐵7號線沿線綜合開發,統籌推進重點片區建設,完善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精細管理、智慧治理、便民服務水平。
著眼對內對外互聯互通,聚力建設地鐵7號線二期、藍谷至膠東機場快速通道“一縱一橫”大通道,將機場快速路建成“貫通東西”主動脈,將墨城路建成活力涌動的城市中軸。促進市政道路銜接主城區路網,打通營流路等斷頭路,促進高鐵、地鐵、快速路網融合。
發揮青煙威陸海樞紐優勢,西部與膠州協調聯動,連通機場空港區,北部與萊西、東部與萊陽海陽協調聯動,推動交通、產業一體化,當好融入青島都市圈的橋頭堡。
關鍵詞 溫馨家園
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更多發展紅利惠及即墨群眾,讓城市成為群眾滿意的溫馨家園。
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改擴建二十八中東校區等70余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加快建設職教園區,提高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產業發展融合度。
實施區級醫院提質擴容、基層衛生院改薄提檔等工程,推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藍谷醫院、第三人民醫院、中醫醫院等醫療機構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環境,高標準保障人民健康。注重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落實全面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多渠道降低生育、教育、養育成本。
穩妥推進保障房建設和老舊小區改造,五年改造老舊小區93個、44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4.5萬戶,有效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問題。完善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體系,五年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以上,實現4萬名大學生在即就業創業,提升勞動者收入。
關鍵詞 真抓實干
報告提出,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崇尚實干、注重實績、不務虛功,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倡樹“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在守好環保、安全、穩定、廉潔等底線基礎上,以干成事論英雄、以解決實際問題論能力、以高質量發展項目和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論業績。堅持從嚴管理、依規行事、干部帶頭、示范干事,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凝聚干群同心,以良好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正社風,以真抓實干的成效取信于民。(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整理)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