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既是疫情期間個人健康的證明,也是走出家門、走出城門的“路條”。需要個人通過實名認證后,填報姓名、身份證號、住址、健康狀況等個人信息申報辦理,或者由家人填報代辦。然而,有市民發現自己的健康碼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陌生人代辦,導致自己無法使用健康碼。市民同時提出質疑:“我的個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一個多月前,家住市南區中山路街道單縣路社區的曾女士就遇到了父親因健康碼被陌生人代辦而無法順利住院的事。“一個月過去了,與此事相關的單縣路社區至今也沒給我一個說法。”曾女士向觀海新聞記者講述了這段經歷。
6月10日,曾女士的父親因身體不適前往醫院辦理住院。根據醫院規定,疫情期間患者住院必須提供個人的健康碼。
“我父親85歲,平時在家不出門,也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所以沒有申請過健康碼。”曾女士說,她就在醫院現場登錄手機微信的山東電子健康通行卡小程序,點擊“為家人代辦”辦理健康碼。令她感到意外的是,當輸入父親的姓名、身份證號、住址、14天內健康狀況等信息后,手機屏幕跳出一條提示:“健康通行碼已被別人代辦!”

△曾女士給父親辦理健康碼時發現,健康碼已被人代辦。
“父親平時基本不出門,甚至記不全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健康碼怎么會被別人代辦了?”曾女士心存疑惑,隨即撥通了提示信息中的代辦人手機。接電話的是一名女士。曾女士問她是否給一名姓曾的老人代辦過健康碼。這位女士說不知道代辦健康碼的事,也從來沒給別人代辦過健康碼,然后掛掉了電話。住不了院,曾女士只能帶著父親回家。
6月11日,曾女士的弟弟再次致電這名代辦健康碼的女士,在說明老人急需健康碼住院的同時,告知對方:私自使用他人信息冒名代辦健康碼是違法行為。“聽到這些,對方才承認是市南區中山路街道單縣路社區讓她代辦了別人的健康碼。至于為什么要冒名代辦健康碼,對方不說。”曾女士說,“得到這一消息,我弟弟立刻致電單縣路社區詢問此事。工作人員對此表示,老人的健康碼確實是他們讓人代辦的,并表示,可以給代辦者打電話,讓對方立刻刪除代辦的健康碼信息。”
曾女士忙著給父親辦理入院手續,就沒有深究單縣路社區讓他人代辦健康碼的事,只是要求社區工作人員過后必須給個“解釋”。一個月過去了,曾女士的父親已經出院,她也沒等來社區關于冒名代辦健康碼的“解釋”。
7月16日下午4時許,觀海新聞記者以家屬身份陪同曾女士前往單縣路社區。
社區工作人員對曾女士坦承:“你們家老人的健康碼確實是我們找人給代辦的,而且當時還辦了不少。”
曾女士問:“為什么要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找人代辦健康碼?”
社區工作人員解釋說:“因為有許多老人來社區說不會辦理健康碼,為了方便社區老人的出行,社區就用居民登記的信息找人代辦了健康碼。”
觀海新聞記者問: “老人沒來社區要求代辦健康碼,怎么也會被人代辦?”
社區工作人員回答:“我們找人集中給社區老人代辦了健康碼。誰來要,就打印出來給他,為老人出行提供方便。因為健康碼辦得比較急,沒來得及告訴你們。”
觀海新聞記者再問:“居民個人信息給了代辦人,是不是泄露了個人隱私,而且代辦的健康碼是否會被代辦人隨意濫用?”
社區工作人員繼續回答:“沒事的,我們找的代辦人都是自己人,不會有問題的。你家老人被代辦的健康碼已經被刪除,你們做兒女的重新代辦一下就可以了。”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觀海新聞記者,社區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因為去社區求助代辦健康碼的老人不少,每次查找老人的個人信息、找代辦人比較麻煩,就決定將老人的健康碼集中辦出來,哪位老人需要代辦,就從電腦里找出來直接打印,比較省事。
曾女士對社區工作人員“好心”的做法并不認可:“拋開泄露居民個人信息不說,只是冒名簽署14 天內接觸史和承諾書,就有隱瞞、虛報的嫌疑。”
觀海新聞記者在山東電子健康通行卡小程序中看到,居民提交申請前的必選項中,包括個人承諾:如隱瞞、虛報,本人承擔一切法律責任或相應后果。
觀海新聞記者查閱3月27日《山東省健康通行碼應用工作暫行規定》,根據我省疫情防控實際,出行人須選擇應用“健康山東服務號”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申領健康通行碼。申領健康通行碼時,需填寫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手機號碼、國籍(地區)、居住地址、14 天內接觸史(包括境外、武漢旅居史等)7項基本信息,并做出承諾后,即可領取健康通行碼。同時,針對老年人、兒童、中小學生等不便使用健康通行碼的,可在健康通行碼“為家人代辦”模塊綁定家人健康通行碼,代為出示或打印紙質健康碼出行,與電子健康通行碼具有同等效力。
像曾女士父親這樣被人冒名代辦健康碼的事情并非個例。觀海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日,平度市同和街道南莊村的楊先生(化名)準備給父親代辦健康碼時發現,父親的健康碼已被人代辦。根據山東電子健康通行卡小程序提供的代辦人信息,楊先生打通電話后得知代辦者是六七公里外的大吳莊村一村民。對此,村委工作人員給出的解釋同樣是為了方便老人出行。“我們給村里的老人統一代辦了健康碼,只是忘記告訴老人和家屬了。”這位工作人員說。
記者點評
“好心”也要辦好事
健康碼是結合大數據應用與社會管理推出的疫情防控常態化舉措。面對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社區和村委逐一幫助前來求助的老年人辦理健康碼確實費時費力,但是,社區和村委簡化流程,統一幫助老年人代辦健康碼且沒有告知,卻不是可取之舉。因為這種行為不僅給部分不知情的老人帶來了不便,而且涉嫌泄露居民個人信息,甚至出現疫情防控的漏洞。
有道是“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然而,干部“亂領”也不行。面對群眾的訴求,光有“好心”還不夠,更需要考慮周全、辦成好事的素質和能力,這樣才能杜絕“幫蝶破繭”式行為,做到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如果坐在辦公室里“想當然”,就容易出現做完“好事”后的尷尬,甚至有違規操作的嫌疑。(青報全媒體記者 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