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1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市科技局獲悉,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剛剛公布的2021年度全國157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結果當中,青島高新區綜合排名位列第16名,比2020年度前進4名。其中,“創新能力和創業活躍度”、“綜合質效和持續創新力”這兩項一級單項指標排名升至第14名。科技部火炬中心通報指出:青島高新區在企業創新成果產出效率、節能降耗、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產業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表現突出,創新生態顯著提升。
在全國高新區“你追我趕”的激烈競爭中,進步慢了即是退步。青島高新區能夠實現進位爭先,得益于2021年以來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融合發展的扎實推進。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出臺硬核政策、搭建智慧平臺、提升園區服務等多項舉措,我市“補短板”“揚特長”,進一步集聚盤活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的澎湃活力。
串珠成鏈,“頂層設計+體制創新”統籌下活一盤棋
曾經,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因為分散在不同的行政區,地理位置上無法集聚,故而存在各園區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加速器、孵化器、創投風投機構等數據提報困難等“天然難題”。2021年,我市大刀闊斧改革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管理體制機制,在市級層面創新性成立“青島市國家高新區管理專題委員會”,由分管副市長擔任主任;出臺《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多園”管理辦法(試行)》,建立決策機制、工作機制、考評機制和統計監測平臺相互銜接的“3+1”管理機制;同步建立高新區“一區多園”與所在區市、有關功能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如此一來,高新區體制機制更加順暢,形成一個能夠跨行政區域調配資源的管理機構。“串珠成鏈、聯合融通”,高新區“一區多園”由此實現優勢疊加、相互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大棋全盤激活。
有了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作為“強大后盾”,我市進一步拿出“真金白銀”和一系列“硬招實招”,不斷厚植企業成長沃土,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科技領軍企業隊伍,支撐引領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全國首批、省內首個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園區,青島高新區將企業創新積分制貫穿到科技管理的全過程,不斷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在2021年度科技部火炬中心創新積分排名TOP500企業名單中,青島高新區75家企業入榜,位列全國高新區第二名,其中,青島高新區初創期企業入選45家,位列第一名。目前,高新區“一區多園”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00家,2021年上市高企3家,進入青島市上市企業培育庫企業36家,占全市比例近半。2020年度火炬統計數據顯示園區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3%,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9%。
我市發布實施“科創36條”,通過財政資金鼓勵和支持企業進一步提高研發投入比重,對緊缺急需、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出臺《青島市科教產融合園區建設方案(2021—2023年)》,從財政科技專項資金中每年最高安排2億元,根據年度績效評價結果擇優予以綜合獎補。同時,為進一步深化科教產融合園區與高新區深度融合發展,在2021年市科技計劃體系改革中專題設立園區培育計劃,聚焦海洋經濟、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重點產業,以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每個園區重點支持1-2個主導產業,每個產業重點支持1-2個頭部企業,單個項目可獲得最高500萬元的支持。通過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園一特色,一園一品牌”,形成園區之間錯位發展、優勢疊加的發展格局。
各美其美,各園區科技活力被不斷激發和釋放
在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激勵下,青島高新區各園區的活力不斷被激發和釋放,每一顆明珠都熠熠生輝。
作為“領頭羊”,高新區主園區承辦科技部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領域賽,首次取得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未來網絡與通信方向領域賽承辦資格;首次承辦第六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青島),征集企業創新需求170項,達成意向合作60余項;青島易邦高等級病原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建設,是山東省首家由企業承建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成后將成為山東省同類實驗室中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實驗室;康復大學參與建設的“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獲批,實現青島市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新獲批籌建我國北方唯一的國家級石墨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國家石墨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
視線轉向嶗山高科園,山東能源研究院、山東產業研究院(青島)、中科曙光全球研發總部基地、青島虛擬現實產業園、微電子產業園、高端海洋智能裝備產業園等多個項目落地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創新平臺,為孕育本土龍頭企業提供無限可能;依托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加快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圍繞海洋藥物研發、醫療器械及生物功能制品開發開展各類研發項目40余項;中科院蘭化所研制高端潤滑油脂材料在多領域應用示范,打破國外產品壟斷,裝機量國內品牌第一。
再看西海岸試驗區,總投資80多億元的中船人因工程科研試驗基地等24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中科國晟燃氣輪機產業園等11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明月海藻集團體內植入用超純海藻酸鈉打破國外壟斷,開啟國產化之路。
還有藍谷園區、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海洋孵化帶……眾多的“全國首個”“國際領先”在這些園區孕育和誕生。
目前,總規劃面積467平方公里的青島高新區呈“一區九園一帶”格局。未來,高新區將進一步優化園區布局,逐步實現“一區多園”全域覆蓋,遵循“整體統籌、板塊聯動、連廊貫通、輻射全域”的思路,把分布在鰲山灣、膠州灣、靈山灣等灣區的科創資源集聚區“串珠成鏈、聯合融通”,打造全國知名的灣區科創走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