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國家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之后,山東一反常態,早早發布了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
兩天之后山東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3302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2%。
數據是降的,但這一數據應該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由于突然到來的疫情,讓本來就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苦苦掙扎的山東,更加不被看好。“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變得撲朔迷離。
但,-0.2%跑贏國家數據1.4個百分點,而且放眼全國,這一成績也可圈可點。最為關鍵的是,面對各種不利形勢,山東經濟沒有深度調整,穩住了。
一名網友評價說,疫情本應該是擠水的絕佳借口,山東沒有因此而大降,說明現在的GDP是實打實的了。
1
山東憑什么穩住了基本盤?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93.0億元,增長0.9%,由一季度的下降0.5%轉為正增長;
第二產業增加值12675.8億元,下降0.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4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增加值17957.0億元,下降0.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3個百分點。
首先是二產和三產的回升,走出了深V。山東輕工業和重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在疫情中經受住了考驗,成為山東經濟的定海神針。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山東生產的產品大力支援兄弟省市,是最好的證明。其次山東的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甚大,上半年,山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4%。而東部的多個省份,固投要么下降,要么輕微增長——
江蘇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7.2%;
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1%。
固投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要一分為二看待。特殊時期,在其他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將資金投入基礎設施領域,能緩解經濟增長的壓力,但并非長久之際,2008年之后的4萬億投資,已有前車之鑒,或者說慘痛的教訓。
相比而言,20日剛剛公布數據的江蘇,則令人側目。在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GDP同比增長0.9%,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20128.63億元,同比下降0.2%;第三產業增加值25140.73億元,同比增長1.8%(由于一產所占比例較小,在此忽略)。
江蘇企業的競爭力,以及塑造的經濟韌性、內驅動力,在這組數據中一覽無余。說白了,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了一個地方經濟的健康度。
當然,固投的增長與山東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騰籠換鳥,本身就會產生巨大投資。
與山東經濟增長狀況類似的是河南,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GDP2.56萬億,同比下降0.3%。
當然,山東力推的新興產業亦有亮點。
上半年,智能行業及產品增勢強勁,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8.7%、28.7%和19.5%;服務器、智能電視、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高端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4.2%、22.1%和10.1%。
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便帶頭赴上海、蘇州考察
2
山東之所以扛得住,也是被逼出來的。
一個典型的現象是,雖有疫情,但山東各地的主政者依然頻繁南下招商。
3月15日,在疫情形勢尚嚴峻之時,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便帶頭赴上海市、蘇州市考察對接新醫藥、新能源產業項目,彼時,敢于走出去是要冒風險,需要勇氣和魄力的。
3月18日至21日,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帶隊赴上海開展招商活動。
此后,山東各地市“一把手”紛紛出動,親自去招商、跑項目。
6月1日至5日,日照市委書記張惠率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市和江蘇省南京市、常州市開展雙招雙引和考察推介活動。
6月7日至9日,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率領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赴鄭州、西安學習考察。
7月7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市黨政學習考察團在上??疾鞂W習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
外出招商的項目的落地,往往具有滯后性。但“一把手”推進項目的態度,則將直接影響已有項目的快速推進。山東上半年固投增長,與此不無關系。
以青島為例,上半年產業用地供應12693畝,同比增長63.23%;出讓產業用地250宗,同比上漲77.30%。出讓土地,是因為要落項目,要投資。
所以,也可以說,疫情的壓力倒逼各地將手頭的項目,能落盡落。不然,經濟數據會很難看。
3
雖然山東的經濟穩住了,但下半年的情況依然不樂觀。
意識到問題的山東,也在悄悄改變年初定下的GDP增長6%以上的目標。當然,這一目標是疫情之前的省兩會上提出的,也不合時宜了。
20日召開的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隆重開幕上,李干杰說,考慮到疫情影響和各種不確定因素,年內我們努力完成以下預期目標: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重大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和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
“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可以理解為,山東與全國兩會上定下的基調一致,今年不再設具體的數字目標。
實際上,疫情的影響遠比之前預計得要嚴重。
縱觀已公布的各省份上半年經濟數據,外向型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受影響程度大大高于西部諸省。廣東二產增加值同比下降超過6個點。
有分析認為,這不是因為西部省份經濟底子更好,而是因為西部省份的產業,包括湖南、江西等內陸省份,本身是勞動力輸出的省份,當地產業主要依靠本地勞動力,對外來人口的依賴性沒有沿海地區強。
面對日益不確定的國際形勢,好不容易穩住的山東確實應該謹慎一點。在“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好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個大目標之下,更加聚焦就業和民生等重點工作,更加務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