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3日訊 兩次通報+一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青島市民在短時間內就對此次新增的外省返青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相關情況了然于心。面對此次疫情,青島僅用4小時就形成了初次流調報告,5小時完成密接、次密接等重點人員管控,并做出“青島暫時不會劃定中高風險地區,健康碼不變色,不會影響市民出行”的決定,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十余支猶如“福爾摩斯”般的流調隊伍。他們已連續工作近36個小時(截至發文前),為的是徹底阻斷疫情蔓延。
“有疫情需要緊急處理,馬上來單位集合。”2月22日早上5點,一通緊急電話叫醒了青島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疫情防控流調專班骨干成員賈靜。來不及洗漱,賈靜立刻和其他流調骨干同事匯合,半小時內趕赴現場,開始了與市北區流調隊的市區聯動,自那至今便再也沒有回過家。

早上7時46分啟動轉運程序,8時完成重點風險區域管控排查研判……流調隊員們爭分奪秒追尋著病毒的“行蹤”,抽絲剝繭拼接碎片信息,把確診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零星回憶拼湊成一張張完整的軌跡圖,從而劃定“風險圈”和風險人群,他們在2小時內形成了信息簡報,4小時形成初次流調報告,5小時內完成密接、次密接等重點人員管控。

流調分為現場流調和電話流調,電話流調是現場流調的補充,兩者相輔相成。而流調員要做的就是像“福爾摩斯”一樣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從源頭上扼住病毒的“咽喉”。除了對確診病例本人軌跡的追蹤,他們還要通過監控、電話等方式排查與她“擦肩而過”的那些人,比如與她同乘一個電梯的人、小區保安有沒有和她說過話、同小區其他單元的人有沒有來過病例所住單元、她去醫院核酸檢測排隊時的前后人員都有誰……這一場流調,相當于從“浪里淘沙”中發現關鍵線索。同時,他們還要對確診病例接觸的風險區域進行環境采樣。賈靜說:“確診病例用過的杯子,摸過的門把手,家里的地板、衛生間,乘坐電梯的按鈕等,都是我們采樣的目標。”

溯源和排查僅僅是流調人員的部分任務,他們還要根據調查情況,研判管控措施。“這次確診的病例在獲知自己曾到過的城市有病例之后,應對及時,第一時間去做核酸檢測,檢測結束后自己回到工作室等待結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減少社區傳播的風險,也為我們的流調工作‘減負’,必須為她點贊。”賈靜說,“精準防控不是一刀切,我們會根據風險暴露等級確定相應管控舉措。首輪密接、次密接等的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我們封控策略的調整具有關鍵意義。后續我們也會根據情況慢慢縮小封控區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管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