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1日訊 捕撈加工海蜇的過程,充分印證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這一俗語。村里的男人們出海捕撈,而加工蒸煮這一環節就要由村子里的婦女們來完成。加工好的海蜇除了被送往各大飯店之外,黃山社區也創新推出“特色海蜇宴”,伴隨著社區旅游業的發展,如今的黃山社區已經逐漸形成了一道完整的“黃山海蜇”產業鏈。
蒸煮海蜇 也不是件容易事
當滿載海蜇的漁船進港靠岸,數千斤的海蜇等待分出所需要的部位,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加工,每名漁民手里、眼里都是活,一刻都不敢懈怠。在碼頭上,記者遠遠地看到,在一旁的蒸煮區,婦女們也早早就支好了爐灶,等著漁民們將海蜇運來,進行加工。據了解,黃山社區為了方便管理,特意將各家的灶集中在一起,每家兩口鍋熱水一直沸著,讓海蜇里子、海蜇頭等部位能夠迅速煮熟撈出,再晾涼。
爐子下的火苗一直在不停燃燒,鍋中的沸水不斷翻騰,在大熱天里焯海蜇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住的。在現場,記者看到身穿長袖衣服的婦女們衣服都早已被汗水浸濕,但是為了不被曬傷,她們也不敢摘下帽子、擼上袖子,而且她們的腰上還帶著厚厚的護腰。“煮海蜇其實就跟煮餃子一樣,等到煮開了,飄起來就算煮熟了。”加工海蜇已經十多年的村民邱阿姨告訴記者,這些海蜇里子、海蜇頭等一定要充分煮熟,煮不熟就會爛掉變質,沒法吃了。“撈出來后,我們要把它們再細分成海蜇里子、海蜇頭、海蜇腦子幾部分,然后晾涼。”記者看到,在蒸煮區的一旁,就是晾涼區,村民們將海蜇按部位放在不同的框中,幾臺工業風扇不停地給海蜇降溫,等到晾涼把水份控干后,就可以交到經銷商的手中了。
海蜇里子“最金貴”每斤60元
“今日價格,海蜇里子出售是60元一斤,海蜇頭、腦子、爪子都是10元一斤。海蜇皮則相對便宜一些,要得多則按幾塊錢一斤來算,具體價格可以面議。”漁民姜先生打了個比方,一百斤的海蜇,僅能出一斤的海蜇里子,可謂“百里挑一”,比其他部位都值錢。記者看到,現場有收購的人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將選好的海蜇產品裝到了自己的車上;也有多名操著當地口音的社區村民,“嫻熟”地將自己想要的部位買走。
記者了解到,一個剛剛捕撈上船的完整海蜇大約100斤,其中1斤是海蜇里子,60斤左右是海蜇頭、腦子以及爪子,剩下的則為海蜇皮。“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每戶漁民每天出海能收獲3000斤至5000斤的海蜇,其中大的海蜇可能有一百多斤,最小的也有十多斤。”漁民透露,如果不計算人力成本、油料和網具等費用,每戶漁民每天的“毛收入”約在二至三萬元。
今年受疫情影響,村民的收入也會打折扣。漁民姜先生告訴記者,今年的收購價格比往年要低,而且海蜇也面臨著供大于求的情況。
“海蜇宴”吸引游客市民
老醋蜇頭、海蜇里子燉白菜、海蜇腦子燉韭菜、海蜇爪子燉拉瓜、爆炒海蜇皮……漁民將新鮮海蜇加工處理,同時也根據海蜇的各個部位,制作出一道道特色海蜇名菜,使黃山社區的“海蜇宴”也聞名遠近,廣受游客市民歡迎。
濰坊人孫曉天便對海蜇宴欲罷不能。“2016年,我來青島玩,老同學說要帶我品嘗海蜇宴,當時我一點概念也沒有,只是覺得小小海蜇還能做出滿漢全席不成?”孫曉天告訴記者,當來到黃山社區的一家酒店,滿滿的一桌子菜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十余種不重樣的菜品讓他大快朵頤。“從2016年開始,每年到了夏天,我都會帶著老婆孩子來青島品嘗海蜇宴,有時候覺得饞了,一年還能來兩次。”孫曉天說道。
“在這里能吃到最新鮮、最豐富的海蜇。飯店里品嘗海蜇宴,窗外還能看到海景,這種感覺很舒爽。”市民隋先生說,在市區的農貿市場里,他很難買到喜歡吃的海蜇里子,每年為了嘗鮮,他都會驅車從西鎮來到黃山社區,品味海蜇上岸的第一口鮮。
記者從當地漁民口中得知,在海蜇宴中,海蜇里子炒白菜是“最金貴”的一道菜。2010年,海蜇里子加工技藝已列入嶗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除了手扒海蜇里子技藝是非遺之外,海蜇里子自身也十分珍貴,由于加工技藝要求也很高,稍不留神就化成水“消失”,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鮮中鮮”。
據了解,為了將這些鮮美的海蜇產品讓更多人品嘗到,黃山社區注冊成立了多家以海蜇產品為主打菜的酒店,并將海蜇進行深加工成系列產品,成為能帶走的“鮮味”。在黃山社區被譽為“中國特色海蜇第一村”的同時,即食海蜇禮盒也深受廣大游客的歡迎。
“黃山海蜇”產業鏈不斷延伸
記者了解到,黃山社區位于嶗山東麓,南距太清宮1.5公里,北距華嚴寺4公里。黃山建村始,即有捕撈、加工、食用海蜇的傳統,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黃山海蜇”在島城享譽已久。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們社區的海蜇便吸引了許多外地客商前來采購,從而使黃山海蜇銷往全國各地,并久負盛名。”從事海蜇酒店多年的漁民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家里的父輩很多都捕了三四十年海蜇。據了解,隨著海蜇產業的發展,黃山社區推出的“黃山海蜇宴”,使黃山海蜇系列產品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2008年,黃山海蜇被青島市農委等部門評為“一村一品”公信優質品牌。
在海蜇產品打出名堂后,一條誘人的特色產業鏈形成了。黃山社區漁民們不僅傳承了海蜇的分離、加工技藝,更創新了黃山海蜇宴系列菜品,既做大了海蜇產品深加工,又使海蜇產業鏈不斷拉伸,逐漸形成了“黃山海蜇”的獨特產業鏈。“現在,社區的年輕人都通過網絡,把海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黃山社區村民張先生告訴記者,海蜇產業不僅讓漁民從大海里撈出了“金豆子”,也為社區的年輕人提供了創業思路。當海蜇產品搭上了“互聯網+”的順風車,社區居民可以更好的讓海蜇“走出去”,實現增收致富。
相關鏈接
想品嘗正宗黃山海蜇宴的市民、游客可參照以下搭乘方式和線路前往。
公交路線:乘坐109路、110路、383路、616路、620路、635路等至仰口站下車,并換乘618路前往黃山社區。
地鐵路線:乘坐地鐵11號線的游客可到浦里站下車,換乘620路、926路、109路、635路至仰口站下車,并換乘618路前往黃山社區。
自駕路線:自駕游的市民、游客可從市內出發,經濱海大道、仰口隧道前往王哥莊街道黃山社區。(青報全媒體記者 劉文超 楊博文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