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映君
青島市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即墨區金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對話
用腳步丈量出“上海經驗”
記者:來上海學習期間,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林映君:其實來上海之前,多少也了解一些情況。作為一名基層鄉鎮干部,一踏進上海這座城市,就感覺到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在與上海的一些企業家接觸后,更感覺到這座城市的開放和包容,還有在上海創業的年青人身上的創新勁頭,對我的思想沖擊很大。
記者:根據安排,你被安排到了期貨公司,對你來說是跨行業實訓。有什么想法?
林映君:確實是。我在上海申銀萬國期貨有限公司實訓兩個月時間。這對我來說既是一次不小的挑戰,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現代服務業包括面很廣,不僅要學期貨專業知識,更要學上海企業的服務理念和精神,這一點很重要。
記者:實訓還要持續兩個月,你有什么打算?
林映君:扎扎實實在實訓單位學習取經,同時,還要利用雙休日等時間,認真體悟上海的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智慧農業,把真經取回去,用在青島現代農業發展上,這也是這次學習的主要目的。
開放的上海,處處有真經。 7月19日,是51名青島赴上海實訓干部進入實訓單位學習的第二個周末。記者了解到,連續兩個雙休日,大家放棄休息時間馬不停蹄走街串巷,快速進入“小學生”的角色,用“爭分奪秒”來形容在上海“取經”的節奏,一點都不為過。即墨區金口鎮鎮長林映君,是這次赴申實訓干部中唯一一名鄉鎮干部,利用周末時間,他從盒馬鮮生產業鏈條的一棵 “智慧菜”,一直追蹤到上海郊外的現代農業基地,整個過程讓林映君對現代智慧農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記者深切感覺到了青島實訓干部作為“求學者”的態度和在上海學習服務業帶來的思想變化。短短兩周時間,上海智慧農業和即墨農業發展前景便緊緊融合在一起。
花盆里的生菜引發思考
作為“求學者”,不能帶著粗放型的思維方式,而要帶著顯微鏡去觀察學習每一個細節。作為青島派到上海實訓的唯一鄉鎮干部,林映君不敢有絲毫懈怠。
7月12日上午,林映君跟隨實訓隊一起,來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盒馬鮮生參觀學習。在常人看來,這就是一個智慧型的服務業鏈條,而林映君卻硬是從中有了驚喜的新發現。認真聽完盒馬鮮生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后,在參觀產業鏈條過程中,林映君看到柜臺上一棵長在花盆里的生菜,這對一名天天和農業打交道的鄉鎮干部來說尤為敏感。經過細心的觀察,林映君發現,生長在花盆里的生菜產地是上海市近郊一家現代農業。
“這棵生菜背后一定有不同尋常的智慧農業生產過程,一定要弄清楚。 ”經過仔細詢問,這些種在花盆里的生菜是當天剛剛運到超市的,上海市民對這種“活”生菜十分看好。于是,林映君決定對這家現代農業基地的情況探個究竟。經過多方打聽,一個充滿現代智慧農業的生產企業展現在面前,而林映君心里越想越興奮,一個大膽的創新思維在他的心里涌動著。
上海郊外取回“真經”
當天上午的參觀活動剛剛結束,已經是中午12點多了,林映君簡單吃了個午飯,就打車按圖索驥踏上了“求學”之旅。在當地一名熱心出租司機的帶領下,行程近一個小時,才來到了上海郊外張江鎮,一個現代智慧農業園區展現在面前,林映君興奮地拿出手機開始不停拍照,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這種如饑似渴的“求學者”態度,讓記者感嘆不已。
“我們這處現代農業基地,是全中國成立最早的一家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這里有成熟的智慧技術,在全國各地都有項目。”上海綠立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工廠事業部總經理劉佳,十分熱情地接待了遠道而來的青島客人。在蔬菜工廠,劉佳指著一臺臺機器人介紹,別小看這一棵生菜,背后的智慧技術可不小。這里的每一棵生菜,從育苗到栽培,全是智能化操作,連所用的營養液也是循環利用,還有補光技術,在全國現代農業行業都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每一棵生菜背后,都充滿了智慧。
無土栽培、全自動栽種和全產業鏈蔬菜工廠,讓林映君十分激動,聯想到青島市即墨區金口鎮發展現代農業優越的條件,林映君心里開始不斷思考著下一步的景象。他認真詢問這家現代農業發展的每一個生產細節,在腦海里儼然已經形成一個更大的想法。每到一處,林映君都會拿出手機拍圖片,把種植過程問得很仔細清楚。盡管時針已經指向了下午6點,但林映君好像意猶未盡,許多問題一直在腦子里來回轉,不停地和企業經理交流,并約定過幾天還要抽空來學習參觀。
“來到上海這些天,和上海的一些企業家有不少的交流,他們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從未聽到他們系統地講生態思維。 “這一顆 ‘智慧菜’的背后,讓我感覺收獲滿滿,原來生態思維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了上海的基因里。 ”林映君說。
來上海之前,就針對現代農業做了一些功課,沒想到收獲這么大,這讓林映君有些始料未及。林映君覺得,到上海實訓,“求學”不僅要在8小時內學,還要在8小時之外學,甚至是24小時全是“取經求學”的時間,在上海學習,只要走心,處處都是學習的課堂。 本版撰稿攝影 青報全媒體記者康曉歡 孫啟孟 李彥宏 劉文超
延伸
換一種思維 當好“求學者”
記者通過在上海的幾天跟訪發現,對這次專業實訓充滿信心的,不只是林映君一個人,而是51名專業實訓干部的集體表達。林映君告訴記者,除了重點關注的現代農業,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片區的參觀,也讓他見識了什么叫“上海速度”。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簽約到拿地用了3個月,從項目奠基到產品交付客戶,實際用時剛好1年,體現了上海政府工作的高效和營商環境的優良。這給了林映君很大的啟示,項目能不能快落地、快推進、快見效,不僅考驗政府的基本功,也考驗服務意識,換位思考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將學習上海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換位思考,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用更優質的服務讓其企業滿意,讓青島的營商環境更優良、對企業更有吸引力。”林映君深有感觸地說。
實訓隊員、即墨國際商貿城黨工委副書記李風濤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被稱為 “中國江北商貿名城”,轄區內有即墨服裝市場、小商品城、家居博覽中心、中紡服裝城、農副產品市場、布匹床上用品等6個重點市場,2019年交易額突破450億元。如果能利用其商貿業的優勢,積極對上爭取“市場采購貿易”國家級試點,享受主體準入、出口通關、免稅模式、外匯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就能使生產型企業和外貿出口商戶的貨物出口準入門檻更低、通關出口更快、稅收政策更優、外匯管理更活,能迅速實現外貿進出口增長,有效輻射帶動周邊市場,實現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同頻互動與深度融合。
記者采訪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青島實訓干部虛心“求學”的態度,每一名實訓干部都把自己當成了一名 “小學生”,細微之處學上海,用腳步丈量出上海服務業的價值所在,用新視野新打法突破學習能力天花板,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搞清楚工作的邏輯,找準穴位,對標先進,比學趕超,已經成為城市成長、向更高處攀登的“必修課”。為在企業實訓“求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