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謀事為群眾”上錘煉過硬作風能力
——二論扎實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來自于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強調“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弄明白,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市“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動員大會鮮明提出,要在“謀事為群眾”上錘煉過硬作風能力,為推動廣大干部轉作風、強能力、抓落實、促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回望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始終堅守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扎扎實實開展好“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升群眾工作能力,把群眾工作進一步做實、做深、做細,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謀事為群眾,就是要做到“親民愛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做好群眾工作。為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市委決定將今年4月定為“集中調研月”,市級領導帶頭開展“走進基層、走進群眾、走進企業、走進服務對象,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需,優服務基層方法問計,聽真實社情民意問情,謀全市發展思路問政”“四進四問”專題調研。各級領導干部要以此為契機,深入基層摸實情、聽民聲、找對策,切實拿出為民惠民的政策舉措。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要結合各自實際,深入開展“雙報到”“一線體悟”“機關開放日”等活動,積極推動黨員干部到群眾中去,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溝通交流,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謀事為群眾,就是要做到“有求必應”。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強調“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真正把群眾的呼聲當做“第一信號”,把群眾的利益當做“第一選擇”,把群眾的需要當做“第一考慮”,把群眾的滿意當做“第一標準”,真正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做決策、干事業。要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行“領導干部領辦實事”制度,開展民生領域重點難點問題大清理。要把化解信訪矛盾作為提升群眾工作本領的有力抓手,按照“三到位一處理”要求,繼續攻堅化解信訪積案,推動“事要解決”,實現“案結事了”。企業和企業家,是一座城市的寶貴財富,是城市發展的活力之源。要把常態化聯系服務企業機制落實到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家、保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努力讓企業的每一個合理訴求都得到圓滿解決。
謀事為群眾,就是要做到“高效快捷”。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政務服務是否優質高效,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近年來,青島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但在一些地方和領域,人民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不僅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也破壞了黨員干部隊伍形象。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弘揚雷厲風行的作風,讓群眾簡單辦事、高效辦事、快捷辦事。要聚焦“四個全生命周期”,服務企業、自然人、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對企業開辦、建設項目審批等涉企高頻事項,以及出生、入學、就業、退休等民生服務事項,要一項一項對標全國先進城市標準,研究“減環節、減材料”的有效辦法,把審批時間降下來、群眾滿意度提上去。
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更加優異的發展答卷。(青島日報評論員)
青島日報2022年2月27日1版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