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26日在社交媒體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1000枚反坦克武器和500枚“毒刺”級地對空導彈。他說,德國“有責任盡其所能地支持烏克蘭抵御俄羅斯軍隊”。朔爾茨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一個轉折點。我們有責任盡最大努力支援烏克蘭防御普京的入侵部隊。”
此舉顛覆二戰后德國一直以來的政策,彭博社稱這是一種“歷史性轉變”。

此前,德國政府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同意通過荷蘭向烏克蘭提供400枚德國產火箭推進榴彈及14輛裝甲運兵車,同時通過波蘭供應1萬噸燃料。
德國政府發言人斯蒂芬表示,這些武器將盡快交付,以支持烏克蘭軍隊。
此舉標志著德國的路線發生重大變化,此前德國一直奉行不向沖突地區運送武器的政策,拒絕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此前柏林方面只向烏克蘭提供了大約5000頂軍用頭盔和一家野戰醫院來幫助烏克蘭抵御俄羅斯的入侵,這一做法遭到了德國盟國的嘲笑。

譬如,烏駐德大使安德里·梅利尼克(Andriy Melnyk)稱,德國的這筆援助只是“滄海一粟”,基輔市長維塔利·克利欽科(Vitaly Klitschko)直言,這筆援助堪稱一個“笑話”。他還嘲諷道,德國國防部顯然沒有意識到俄羅斯的威脅性,“德國接下來會提供什么樣的支持,枕頭嗎?”
向沖突之中的烏克蘭一方運送武器,此舉顛覆二戰后德國一直以來的政策,彭博社稱這是一種“歷史性轉變”。朔爾茨如今面對新上臺以來經歷的第一次國際性危機,做出這樣的決定,將德國不向沖突地區輸送武器的傳統放在一邊。而這種傳統的根源在于納粹德國在二戰時期犯下的侵略罪行。

實際上,德國民調并不支持政府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
根據“德國之聲”1月28日報道,YouGov民調顯示只有20%的人認為一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應該向基輔輸送武器。最堅定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是左翼黨選民(71%)和德國選項黨選民(67%),最大的反對黨聯盟黨選民中56%持同一立場,執政的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選民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比例分別是61%、55%和54%。
相關報道:
德國做出了一個讓西方媒體記者“驚掉下巴”的決定
在被烏克蘭駐德國大使,以及西方輿論連續施壓了多天后,德國方面調整了針對俄羅斯的一項政策,允許荷蘭把德國制造的武器提供給烏克蘭對付俄羅斯。這批武器為400個RPG火箭筒。不少跑國家安全和防務口的西方媒體的記者都在談論此事,稱德國這一政策變化“很重大”,“驚掉下巴”。(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海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