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3歲的孫桂瑛老人眼里,88歲的老伴葛一民是個“外冷內熱”的人,與自己愛說愛笑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反差。就是這樣一對性格互補的老人,從公安系統退休后,開啟了他們豐富多彩的“充電”生活。結婚50多年,他們的感情依然保持著新鮮的溫度。
“老班長”有個“賢內助”
孫桂瑛退休后身體一直不好,在老伴葛一民的鼓動下,兩個人一起報名了老年大學。 2000年,63歲的孫桂瑛報名老年大學并當上了聲樂班的班長。除了學唱歌,孫桂瑛還和老伴一起報名了舞蹈班和電腦班,她還給自己“加碼”,報名了鋼琴班和歷史班。 “那時候我們從周一到周五,基本上每天都有課,早上吃完飯就趕著擠公交車去上課,每天過得很充實。”如果趕上老伴葛一民沒課,他就在家做飯收拾家務,這樣孫桂瑛回家就可以吃上“現成的”。
葛一民以前當兵的時候在部隊當過文化教員,自認為“文藝細胞”比較多的他便當起了孫桂瑛的音樂指導加心理老師。學鋼琴每節課下來老師都會布置作業,這對零基礎的孫桂瑛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而每次在家練琴,老伴葛一民都會認真點評一番 “今天彈得挺好,有進步”“今天彈得感覺不如昨天,慢慢練,別著急”……直到現在,孫桂瑛還會經常在家里彈奏一段《白毛女》和《梁祝》,而葛一民則習慣坐在她身邊靜靜聆聽。
老師眼中的“時髦學生”
“我們老兩口當初一起報名學電腦,我是為了能在網上購物買東西,老伴則是為了瀏覽新聞,社會發展進步那么快,我們也要與時俱進。 ”孫桂瑛笑著對記者說。提起孫桂瑛夫婦學電腦的情景,當時擔任任課老師的牟潔記憶猶新。 “兩位老人的年齡和我的爺爺奶奶一樣大,他倆給我的印象是特別有親和力,特別慈祥溫和,上課非常認真。孫奶奶很有管理能力,經常幫我維持課堂秩序,葛爺爺給人的感覺話不多,學習筆記做得很認真,他倆樂觀好學的態度讓我感動。 ”
上舞蹈課的時候,葛一民基本上都不怎么說話,也不愛笑,同學調侃地問孫桂瑛:“你們家老葛是不是有職業病呀,怎么這么嚴肅,從來不笑。 ”而在孫桂瑛眼里,外表嚴肅的老伴實際上是個脾氣好、待人寬厚、溫文爾雅的人。同樣,在葛一民眼里,妻子愛笑、為人和氣,而且也是個急性子。
“磨牙”給生活加道“菜”
孫桂瑛和葛一民年輕的時候都在公安系統工作,“我和老伴這一輩子真是平平淡淡”,因為工作的緣故,兩個人從相識到結婚一直比較低調,結婚那天買了些糖在單位發給同事,算是舉行了個簡單的儀式。
都說兩口子過日子難免鍋碗碰瓢盆,但孫桂瑛說他們兩口子年輕的時候幾乎從來不吵架。她說可能是因為兩個人工作忙,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顧不上吵架吧。 “我是一個特別的認真的人,為此我們也常有分歧,老伴性格好,很少發脾氣,對我也相當寬容,當時單位的領導開玩笑說老伴太溺愛我了。 ”孫桂瑛笑著說。
“我們年輕時不吵架,現在老了,反到是在一些小事上打嘰嘰。 ”孫桂瑛說老伴年紀大了耳背,還健忘,經常是自己說過的話轉頭就忘不承認,這讓性格認真的孫桂瑛有些上火,兩個人經常為一句話到底說沒說過“磨牙”,最后還是女兒出面當裁判“主持公道”。 “兩個人偶爾拌拌嘴,對生活也是一種調劑,女兒和我們住得很近,每天都要過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孫桂瑛說。
葛一民告訴記者,他們老兩口結婚50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來,有苦有樂,共同的愛好是婚姻長久的保鮮劑,正是那段忙碌而充實的老年大學生活,讓老伴孫桂瑛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正是因為兩個人的相互鼓勵,使得老兩口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眼界開闊了,心就寬了,心寬了,身體就好了,我們倆現在年紀大了不經常出門,但生活很有規律,我們現在最惦記的就是對方。 ”孫桂瑛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掃碼加入早報《常青樹》俱樂部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