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魏德東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聽到這句話時,我思考的內容更多了。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眼里不能只有自己流轉的一兩千畝地。
推倒四面墻,迎來八面風。這幾年,我們與更多的農業科研院校、龍頭企業合作,從種子、土地、水肥、農機等多方面,提高種糧科技含量,訂單回收每斤糧食價格一般高出市場價一毛五左右,再加上社會化服務,每畝地可節本增效300元以上。村民和村集體都嘗到了規模經營的甜頭,四年來我們土地全托管面積5000多畝,單環節托管面積3萬多畝。
最近,一有空我就去托管的麥田里忙活。今年春管春護的情況比較特殊,去年小麥播種時雨水較多,小麥播種晚,苗情普遍偏弱。年前我們對托管流轉土地普遍進行了深翻,采取了小麥寬幅精量播種。現在20余臺套打藥機、30多臺套無人植保機已經調試完畢,我們還將應用“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等管護技術。通過這一整套的科技壯苗舉措,今年夏糧我們有信心豐產豐收!
未來要想持續發展,還得像總書記說的那樣,“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現在,德州市正積極創建全國第一個大面積的“噸半糧”示范區,這對我們來說是重大的發展機遇,時不我待,更應責無旁貸!我們將多打糧打好糧,把咱中國人的飯碗端得牢牢的!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賀瑩瑩 整理)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