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美國在南海打撈出沉沒的F—35C戰機,今天有媒體報道,新加坡“超深度解決方案公司”(UDS)所屬的“畢加索”號潛水工作支持船(DSCV)參與打撈,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尤其是,這艘作業船是我國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而且2019年參打撈日本墜海F-35A的“梵高”號也是我國建造的,打撈技術和設備哪家強,更成為熱議話題。
筆者認為,美國在南海打撈F—35C戰機至少采用了三大先進技術:
一是海底定位技術。目前美國搜索海底目標最先進的設備為TPL-25型拖曳聲納,它的工作深度可達6000米,極個別國家可以匹敵。該聲納是以飛機黑匣子發出的ping信號為線索,這次顯然較快接收到信號完成定位。
二是“飛機深海打撈系統”。美國潛航器的最大作業深度可達6000米,也是頂流技術。實施打撈時,向海里施放一個專用水下作業遙控潛航器,在飛機殘骸合適位置鉆孔后安裝“水下提升袋”,袋子就位后可以自動充氣,產生浮力把飛機帶浮到水面。
三是電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如果潛航器無法在殘骸合適位置鉆孔并安裝“水下提升袋”,或者浮力不足以把飛機浮出,那就采用電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潛水器),它帶著鋼索在水下先把飛機套上,然后由機械手將打撈船上放下的吊鉤掛到鋼索上,最后由打撈船吊機慢慢將飛機吊出水面。從美國公布的照片來看,此次打撈用的是電纜遙控水下機器人裝備。

F35C打撈出水(圖片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美國為什么要租用中國制造的打撈船?
首先,我國建造的這艘“畢加索”號潛水工作支持船比其他國家的要先進的多。該船長111米,寬23米,排水量9800噸。船上攜帶有一套完整的飽和潛水支持系統,支持潛水員大深度作業,還有完善的潛水醫療救生系統,如可一次性容納20人左右的高壓氧艙群等,這都是在打撈作業時必須具備的。
其次,美軍雖然有自己的打撈公司,卻很少有自己的打撈船,當需要實施打撈時,都是通過世界各地對美友好國家的商業打撈公司租借打撈船。
再次,是新加坡和美國關系比較密切。新加坡打撈公司屬下的總共5艘潛水工作支持船均為中國制造,別無選擇。而且,新加坡打撈公司離上次打撈作業區近,這次更近,這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打撈成本。
其實,我國自己的深海打撈技術和裝備,在世界上都處于領先水平。出口的潛水工作支持船以及有關打撈裝備,都是商用型、通用型的,頂尖的核心技術與裝備我們是深藏不露的。美軍所有先進的打撈系統都實現了模塊化,凡是租用打撈船上沒有的頂尖裝備,自己想辦法通過飛機或船只快速運輸到船上組裝,與我們無關。
作者:楊 軍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