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6日訊 作為第三屆瀾灣藝術節(jié)的重要內容,陶?醉——山東省當代陶瓷藝術名家提名展26日在青島高新區(qū)瀾灣美術館開展,展出近百件優(yōu)秀的陶瓷藝術作品,其中還有不少入選全國美展的作品。青島的市民和游客在“雙節(jié)”可以欣賞到這次傳統(tǒng)與當代相融的泥與火的藝術盛筵。
展覽由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山東省雕塑藝術家協(xié)會、青島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陶藝是一門歷史悠久的造型藝術,也是華夏民族的重要文化符號,它已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載體和表達媒介。齊魯陶瓷的藝術底蘊深厚,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代表性文化遺存,產生了彩陶、白陶、黑陶、蛋殼陶,以及青瓷、白瓷等諸多陶瓷品類,許多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傾注心力,發(fā)展出燦爛而獨具特色的齊魯陶瓷藝術。
此次展覽特邀的陶瓷藝術家,在山東當代陶藝領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他們多元的創(chuàng)作風格,豐富的藝術語言,跨越多個年代的創(chuàng)作,既有很強的學術性,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此外,青島畫院成立四十周年系列展覽之——海納東方 憑海臨風·魏百勇藝術館作品巡展”(青島站)26日也在青島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魏百勇藝術館作品巡展繼濟南、淄博后的第三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相關鏈接:畢加索真跡、敦煌壁畫、雕塑……“雙節(jié)”收好這張青島藝術展覽線路圖!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5日訊 從市雕塑館廣州美院師生雕塑/水彩展,到市美術館的“觀瀾·國際水彩藝術陳列展”,從高新區(qū)瀾灣美術館的山東省當代陶瓷藝術名家提名展,到西海岸新區(qū)名家美術館展出的青島畫院走進西海岸作品展,從中天美術館的敦而煌之——牛玉生敦煌壁畫暨陳琛書法展,到海信廣場的畢加索真跡展……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假期,不同藝術門類的展覽扎堆,為時尚青島再添藝術氣息,在帶給市民和游客新鮮的藝術體驗的同時,也促動了跨地域的藝術交流。“雙節(jié)”來臨,請收好這張青島藝術展覽線路圖。
市雕塑館:看八大美院之廣州美院趣味特色
正在青島市雕塑館展出的“青藍之夢·廣州美術學院師生雕塑/水彩畫邀請展”人氣漸旺,且以年輕的參觀者居多,人們在廣州美術學院師生帶來的130余件雕塑、水彩作品中發(fā)現了諸多可資細細品咂的趣味和共情。
廣州美術學院是國內八大美院中極具地域特色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院校之一,六十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涌現了大批具有時代精神和藝術魅力的精品力作。本次展覽既有反映扎實基本功、關注藝術本體語言的教師作品,也有體現跨界、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生作品,層次豐富,為觀眾帶來充滿變化和驚喜的藝術體驗。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在展覽現場偶遇青島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李蘭和學生們,她將她的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課開進了展覽現場。她告訴記者,大四的學生已進入畢業(yè)創(chuàng)作階段,今年因為疫情原因,不能走出去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雕塑館引入的這場廣州美院的展覽就成為學生開拓視野、啟迪創(chuàng)作的源泉之一。
展覽中的許多作品都給李蘭和她的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毛皮套住的大提琴和小提琴,奏出辛德勒名單的音樂,激起保護野生動物的直觀情緒和感受;用毛氈做成的肥瘦相間的生肉懸掛在墻;樹脂等綜合材料創(chuàng)制的西瓜造型逼真;景泰藍的傳統(tǒng)工藝也在雕塑中得以應用;大理石制造出了凹凸有致的紙張感……對于材料的豐富多元的運用帶來了不少驚喜。
即便是架上的繪畫語言,也是極其豐富而創(chuàng)新的呈現。一組名為《人類觀察》的寫實水彩創(chuàng)作讓許多觀眾駐足細品,畫面描摹了普通的公園場景,靠石椅支撐站立的老人的背影,空曠的石板路和一個正在離開畫面的背影,一棵樹與一個人各截取大半的不和諧的風景,構圖中充斥著孤寂和壓抑的情緒,正映照了學生創(chuàng)作時的心緒,畢業(yè)前面對未知的茫然,無助……每個觀者大約都能體會到。而無框的裝裱更賦予了作品照片式的真實感。
互動的裝置和影像藝術帶給參觀者更多現場感的趣味,數碼VIDEO的介入重現一尊佛像修復的過程,感應式的機械裝置充滿未來感,聲音的分貝會與畫面產生關聯(lián)……互動讓藝術更貼近大眾的審美情緒,引發(fā)更多關注。
市雕塑館執(zhí)行館長葉東煒表示,青島與廣州都屬于中國較早引入西方藝術的城市,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鎮(zhèn)。青島是全國較早開展城市雕塑規(guī)劃建設的城市,水彩畫又是代表青島的文化名片。這次展覽雕塑作品與水彩畫有效互動,體現出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對話與交流,為促進和改善藝術感知、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造了溝通平臺。
市美術館:水彩鑒賞的國際與本土視野
作為今年國際水彩藝術季的展覽板塊之一,由青島日報社(集團)主辦的“觀瀾·國際水彩藝術陳列展”在青島市美術館展出。展覽由青島日報報業(yè)集團新聞書畫院承辦,青島市市南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山東水彩畫會、青島市美協(xié)水彩藝委會、青島國際水彩畫培訓基地、贊一油畫博物館、圓夢畫廊、見山樓美術館等協(xié)辦,集中展出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來自中國以及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烏拉圭、摩爾多瓦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8件水彩畫作品。
此次展覽設置“西風東漸”、“本土之路”、“多彩視界”三個板塊,展出中國現當代、青島地域以及國外藝術家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的水彩畫作,展示不同時期水彩創(chuàng)作的特點、水彩藝術對現當代中國美術的影響,青島本地域水彩的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作樣貌,以及近二十年來中外水彩藝術家的探索實踐。同時通過梳理與研究,綜合線下、線上形式,展現中國現當代水彩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進程、青島“城市文化名片”的日漸形成、當代水彩藝術在國際化視野中的展示交流、學術對話與蓬勃發(fā)展。
名家美術館:青島畫院筆下的西海岸“溪山行旅”
今年是青島畫院成立四十周年。由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辦,青島西海岸新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青島畫院承辦的“溪山行旅——青島畫院走進西海岸美術作品展”在青島名家美術館(西海岸新區(qū)漓江西路666號)開展。展出今年6月,青島畫院組織專業(yè)人員一行16人深入西海岸13天的寫生采風成果。
畫家們通過110件書畫作品反映時代精神和青島速度,在深入生活、搜集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從多角度、多層面謳歌贊美西海岸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城市新景象為題材內容,反映了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日新月異的變化,描繪了勞動者的光輝形象,其中既有人物畫佳作,也有山水畫巨幅,還有現場寫生小品。形式新穎,立意深遠。(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