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產業,青島踏上“逆襲”之路
一批細分領域的突破讓青島的醫療器械正由傳統低端耗材生產制造向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升級
某種意義上,醫療器械是一個全新的產業。巨大的國產替代的市場以及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產業升級都讓整個產業擁有全新的想象空間。
擁有國內首個康復大學,再加之在制造業領域的長久積累,讓青島擁有“逆襲”的可能。
前不久,百洋醫藥集團對外發布自主研發的腦膠質瘤智能診療一體機,應用AI技術幫助醫生更好地了解腫瘤全貌、制定術前計劃,從而降低手術風險和手術損傷,這標志著百洋在醫療AI影像產品布局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快步向前的百洋,是青島醫療器械產業加快突圍的縮影。
生物醫藥是青島制造業面向未來重點布局發展的產業。而在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版圖中,醫療器械則被這座城市寄予厚望。
某種意義上,正步入新一輪競爭周期的醫療器械產業是一個全新的產業。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為34998億元,同比增長4.6%,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8118億元,同比增長15.5%,接近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3倍。更重要的是,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剛剛開始起步。目前,國內市場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國產化率仍是個位數。另外,數字經濟大潮中智能醫療的迅猛發展,讓醫療器械被重新定義。回到青島自身,國內首所康復大學的落戶,以及這座城市在制造領域的長久積累,讓它有著在醫療器械領域大展拳腳的獨特優勢。
緊緊把握全新的產業機會,青島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醫療影像、AI醫療、康復醫療、體外診斷等細分領域嶄露頭角。
從傳統低端耗材生產制造,到如今創新醫療器械研發,青島已經敲開了通往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的大門。
從0到1,觸摸行業天花板
康復醫療是當前國內醫療行業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之一。其中用于輔助治療的康復醫療器械也迎來快速發展,國產產品從過去較低端的理療設備等向康復機器人等高端康復醫療器械拓展。位于高新區的澤普醫療,正是瞄準這一趨勢,向高端康復器械發起沖鋒的一員。
步態訓練與評估康復機器人,可以說是康復醫療器械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融合康復醫學、生物力學、機械學、電子學、材料學、人工智能等多學科技術,能幫助患者模擬正常人的步行規律,對下肢有運動障礙的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
曾經,國內市場被外國企業壟斷,一臺機器人的價格就高達600多萬元。經過兩年研發,2021年澤普醫療的步態訓練與評估康復機器人正式問世,不僅將價格做到了只有進口設備的1/4-1/3,還在全球同類設備中首次實現了五軸聯動完全同步,能讓步態模擬更真實,技術水平在該領域國產替代廠商中位居前列。
澤普醫療研發的步態訓練與評估康復機器人,價格只有進口產品的1/4-1/3。
不只是步態訓練與評估康復機器人。目前,澤普醫療圍繞康復解決方案提供,已經形成包括智能多關節等速訓練機器人、智能三維上肢主被動訓練機器人等在內全系列產品線,產品種類達200多種。其中,智能主被動康復機銷量占國內市場份額約60%,居行業首位,國內行業標準也由澤普醫療參與制定。
依托海信在顯示行業的積累,海信醫療正在醫學影像設備領域快速成長。
依托“專精特新”技術在新興細分賽道上突圍,是當前青島醫療器械企業突圍的普遍路徑。海信醫療依托海信集團50多年來在顯示技術上的積累,開發出彩色超聲、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醫學顯示等產品,如今觸角已延伸至內窺鏡領域;海爾生物醫療基于超低溫存儲以及物聯網技術,為血液安全、疫苗接種、生物樣本庫等場景提供物聯網生物科技解決方案;在內窺鏡技術上積累多年的海泰新光,已經全面開啟從ODM向自主品牌轉型,多款核心產品已陸續拿到注冊批件……其中,海爾生物醫療、海泰新光均已登陸科創板,資本市場的認可也從側面反映出青島企業不斷提升的實力。
“新物種”壯大,撬動資源匯聚
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醫療健康行業越來越多的創新由科學家創業團隊引發。這些創新團隊雖然技術領先,但在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上卻有所欠缺,能夠幫助這些科學家團隊成長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成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行業新物種。首批登陸科創板的CRO(新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企業藥明康德就是一例。
如今,類似的醫療器械平臺也在青島成長起來,成為撬動更多醫療器械創新資源的重要支點。
步入2022年,山東立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寧變得比過去更加忙碌。除了自有品牌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上市進入沖刺階段,新布局的醫療器械3C創新服務平臺也陸續迎來客戶。
大學畢業后便進入醫療器械行業的黃寧,在創辦立菲生物之前一直從事進口體外診斷產品的銷售和售后服務。2014年,瞄準醫療器械國產化趨勢,黃寧帶領團隊走上了自主創新的道路。依托二十多年來積累的產業經驗,立菲生物打造了面向體外診斷細分領域的3C創新服務平臺,作為未來發展的全新增長極。
黃寧介紹,3C指CDMO、CRO、CSO,分別為醫療器械研發及智能制造、全球注冊及臨床實驗以及醫療器械供應鏈和流通服務,涵蓋新產品研發、樣品生產、注冊檢驗、臨床試驗、注冊申報、批量化生產、供應鏈管理等各服務環節。黃寧表示,平臺今年已拿到1000多萬元的委托研發合同以及產品化后5年內約1億元的生產合同。
立菲醫療器械產業園如今已有超過30家企業入駐。
平臺對產業資源的協同鏈接作用也已初步顯現。截至2021年底,立菲醫療器械產業園已有超過30家企業入駐,最近又有兩家企業簽約入駐,其中一家為國內知名的藥物CXO上市公司,主要為包括小分子、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在內的多療法藥物研發提供貫穿藥物發現,臨床前及臨床開發全流程的研發生產服務。未來也必將與立菲生物形成互補,為區域產業發展形成助力。
優化產業生態,加速“彎道超車”
在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廣闊市場上,青島企業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和積極布局,正展現出“彎道超車”的全新態勢。與此同時,整個發展環境的營造青島也不遺余力。
新興產業的競爭,既是企業間的角逐,也是一個地區產業環境和產業生態的較量。尤其是生物醫藥這種科技含量高、創新難度大的產業,產業土壤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產業發展的成敗。去年以來,青島主要的生物醫藥以及醫療器械集聚區都已出臺相關政策,“全生命”周期扶持產業發展。
嶗山區擁有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70余家,除了海泰新光,還有博智匯力、博益特、中皓生物等一批細分市場領軍企業。2021年,嶗山區出臺促進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實施細則,不僅明確提出對醫療器械注冊費用進行補貼資助,還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建設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產業重大國際性會議、展覽等活動在嶗山區舉辦,健全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服務體系。
城陽區出臺13條新政促進生物醫藥健康業發展。在研發層面,對取得臨床備案憑證、進入臨床試驗、取得器械注冊證的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在銷售層面,大型高端醫療器械設備企業售出的首臺設備,按照一定額度進行獎補。目前,城陽區有科智星醫療手術機器人項目、威高國際醫療產業園項目等重點醫療器械產業項目在建。
產業鏈和生態日趨完善的青島,定將會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欣)
(點擊版面查看全部內容)
責任編輯:劉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