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5日訊 老人臥床兩年了,家屬輪流照顧,平時出不了門,更沒辦法下樓做核酸,這可怎么辦?
在本次全員核酸檢測中,市北區延安路街道第一時間成立流動檢測小分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敲門行動+上門服務”。結合前期入戶篩查登記的情況,各社區制定了采樣路線計劃,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們全副武裝,帶著核酸采樣的器材和工具,穿梭在各居民樓之間,每到一戶,工作人員都會耐心地進行信息登記、核酸采樣以及消毒工作。臨走前,工作人員還會貼心叮囑居民注意日常防護和家庭消毒。

“我們雖不再年輕,但我們為民服務的干勁很足。”延安路街道地處老城區,老年人多,在社區做志愿者的居民多數也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在核酸檢測中,以姜士發為代表的網格黨支部書記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著支部的黨員和樓院骨干們在疫情防控一線,為居民提供宣傳引導、秩序維護、防控知識科普等志愿服務。姜士發還充分發揮自己的書法特長,用一張張紅紙寫下“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標語,和志愿者們一起張貼在社區各核酸檢測處旁,不僅振奮了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的精神,也使前來檢測的市民備受鼓舞。
在檢測過程中,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感動了群眾。有的居民特意拎著家里的暖壺來到現場,送來了帶著溫暖情誼的熱水;有的居民特意到核酸檢測點附近,為工作人員唱一首感謝的歌曲;有的居民主動幫著維持秩序,成為志愿者一員。志愿服務的覆蓋面和參與度進一步擴大,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在疫情中綻放出別樣色彩。

據了解,市北區充分調動機關下沉干部、街道社區、樓組長、黨員骨干、志愿者的積極性,整合750余家“紅色合伙人”資源力量,發動3560余名志愿者在一線開展秩序引導、信息登記等工作。依托網格化治理服務體系,市北區還組織醫務工作者、社區民警、網格員開展“黨群連心敲門活動”,做好組織發動、物資配送、扶老助弱等工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通訊員 朱海琦)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