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銅牌是我們的!”2022年3月12日晚,在國家體育館的北京冬殘奧會冰球銅牌爭奪戰冰場上,殘奧冰球運動員申翼風一騎絕塵,在比賽最后11秒殺進一球,將比分最終定格在4:0。比賽結束,全場沸騰,中國殘奧冰球隊隊員們將球棍擲向天空,所有運動員緊緊擁抱在一起,隊員們喜極而泣的鏡頭隨著電視直播也感動了無數人。
從2017年在青島組隊正式成立中國冬殘奧冰球隊,到2022年北京冬殘奧賽場上成功實現“沖出小組,勇奪獎牌”的賽前目標,很難想象,這支在冬殘奧會賽場上賽績亮眼的隊伍,僅僅成立五年。而在3月4日的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中國殘奧冰球隊隊員、青島運動員汪之棟作為開幕式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意氣風發地出現在國家體育場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的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精神風貌。
伴隨著五星紅旗在領獎臺前高揚,這一群從青島走出的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的冰雪之夢照進現實。他們的自信、執著與無畏,就像是命運的石縫里綻放出的生命之花,驚艷呈現在世人面前。
自強不息,用競技體育書寫精彩人生
2017年,中國殘奧冰球隊——一支由下肢損傷的殘疾人運動員組成的冰球隊第一次出現在青島國信體育館。
這一支由中國殘聯、山東省殘聯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國國家殘奧冰球隊,從成立之初,就有一個明確而又艱巨的使命:要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一步步拿到冬殘奧會“入場券”,完成北京2022冬殘奧會全面參賽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作為隊伍共建方、具體組織實施的青島不遺余力——從整合資源、頂格推進各項備戰工作,到為國家殘奧冰球隊在國內集訓、服務保障和外訓比賽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和便利,青島都全力以赴。因為殘奧冰球運動小眾,參與運動員屈指可數,青島通過多次全國錦標賽、訓練營,選拔高水平運動員。
中國殘奧冰球隊隊長、來自青島平度的殘疾人運動員崔玉濤,就是一名“轉項”選手。練過殘疾人自行車、殘疾人游泳等項目的他,在教練宋年春的大力推薦下,在年過30的年齡,選擇“從零開始”。“我喜歡體育運動,盡管意外讓我變成了一個殘疾人,但我對體育的那份熱忱始終沒消。跟著宋年春教練訓練殘疾人自行車項目的時候,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冰雪運動對我自己來說,感覺很陌生也很遙遠,再加上那會兒自己已經31歲,很多運動員都選擇退役,回家照顧家庭了,所以一開始我也有些猶豫。”但崔玉濤的顧慮,最終還是被青島市殘疾人冰球隊教練“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
31歲、毫無冰球基礎,崔玉濤開始訓練殘奧冰球項目后,面臨著比別人更大的困難。為了重新找回最佳狀態,崔玉濤主動承擔了更多的訓練量,每個訓練日要坐在冰橇上持續滑行上百公里,有時會摔得鼻青臉腫,身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都是從零開始一步一步跟著教練朝前走,一步一步去練,一步一步去掌握一些技術”,崔玉濤回憶道。

他的言語間輕描淡寫,但攀登高峰的汗水與艱辛,只有這些下肢殘缺的“戰士們”才知道。從事冰球運動之后,崔玉濤的肩部、手關節、肋骨、腳踝都骨折過。有一年,他的父母來宿舍看望,一打開宿舍門,崔玉濤正因為比賽中右腳踝的粉碎性骨折要“爬著”去上廁所,母親流著淚扶起兒子,說“咱不練了,咱們回家”,但崔玉濤像沒事似的,反倒安慰起母親來。“只有拼來的精彩,沒有等來的輝煌,通往夢想的路即使遍布荊棘,我也不能選擇逃避”。
在隊員汪之棟看來,從事殘奧冰球運動,讓他感覺“自己有用,對社會有用”,找到了活出精彩的方式,并為之加倍努力。“雖然冰場很冷、訓練很苦,但在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在冰上急馳著向球門進球的時候,是我覺得最開心、最有成就感的瞬間。”汪之棟說。
來自市北區的于靜,不僅是中國殘奧冰球隊唯一的女隊員,也是本屆北京冬殘奧會7支殘奧冰球隊唯一的女隊員,還是世界上第三個冬殘奧會殘奧冰球女隊員。這個已經38歲的運動“老將”,2020年才正式轉型冰球運動。作為隊里唯一的女隊員,她從來不會因為隊里唯一的女隊員而有任何懈怠,她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匹配男隊員同等的重量和速度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跟隊友們打好配合,比賽場上不會因為我是女生,競爭就會減弱。”于靜表示。

正是隊員們不屈的斗志,讓殘奧冰球項目雖然在中國發展時間短,但每一個臺階都上得迅捷穩健:2015年,我國首次舉辦殘奧冰球訓練營;2017年,首支國家級的集訓隊正式成立;2018年首次參加殘奧冰球世界錦標賽(C組),2021年晉級A組,同時獲得北京冬殘奧會參賽權;2022年,在北京冬殘奧會上摘得銅牌。
“由中國殘聯、青島市人民政府和山東省殘聯共同組建的國家殘奧冰球隊,獲得季軍,實現歷史性突破。”3月14日,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向青島市委、市政府發來感謝信。信中表示,2017年起,在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青島市殘聯主動擔當作為,協調各方,圓滿完成國家殘奧冰球隊組建、備戰訓練保障服務任務。“所有這些,為代表團取得優異成績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此,代表團向青島市多年來對我國殘疾人事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
全面開花,殘疾人競技體育舞臺愈發寬廣
冰雪賽場之外,青島也在拓展參賽項目、擴大參與面,不斷為青島殘疾人運動員創造更大更寬廣的舞臺,讓青島殘疾人競技體育事業在各個賽場和領域上全面開花。
2021年10月29日,在陜西西安落下帷幕的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奧會上,青島承擔著山東15個項目的集訓任務,而青島籍運動員更是取得了42.5金22.5銀29銅共94枚獎牌的光榮戰績。在青島集訓的項目,更是斬獲了48.5金、29.5銀、33銅共111枚獎牌,金牌總數占全山東省的62%,為歷史最多,其中7人次創造了新的全國記錄,完美詮釋了青島市殘疾人體育事業自強不息、超越自我的良好形象。
田徑、游泳、乒乓球、射箭、自行車、舉重、聾人足球、跆拳道、殘奧冰球、馬拉松、射擊、硬地滾球、羽毛球、盲人柔道、特奧羽毛球、特奧滾球……在這次運動會上,青島選派了130名運動員參加了16個項目的角逐,參賽人數、項目、獎牌總數均創歷屆殘運會之最。
有著“中國版刀鋒戰士”美譽的李茂大,斬獲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奧會男子T63級100米和200米兩枚金牌,并創造了2個項目新的全國記錄;聾奧會新科冠軍辛順獲得了標槍和十項全能的冠軍;首次參賽的小將伊善君也是一鳴驚人,一人獨得T38級800米和1500米兩項冠軍并刷新了全國記錄;上屆殘運會憾失金牌的三級跳運動員任民,在三級跳比賽中以28厘米的較大優勢奪得了一枚久違的金牌。游泳名將張蒙獲得了女子SM10級200米混合泳和SB9級100米蛙泳的雙料冠軍……
不僅如此,在越來越寬廣的殘疾人競技體育賽事的世界級舞臺上,也有越來越多的青島運動員憑借精彩表現贏得榮耀與掌聲。
2017年聾奧會,辛順獲得了田徑標槍項目金牌,王哲獲得乒乓球團體金牌;2019年殘疾人跆拳道世錦賽、美國殘奧跆拳道錦標賽、春川殘奧跆拳道錦標賽,李羽潔均獲得女子K44-58公斤級金牌;2019年殘疾人自行車世錦賽,吳國慶獲得團體競速金牌;2019年世界羽聯殘疾人羽毛球土耳其公開賽(2020東京殘奧會積分賽),張晶和徐婷獲得女子雙打冠軍,張晶還獲得2019年世界羽聯殘疾人羽毛球阿聯酋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2019年第六屆法扎國際硬地滾球邀請積分賽,林細妹獲BC4級單打冠軍……
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青島殘疾人運動員先后奪得全國大賽金牌50余枚,在殘奧會等國際重大賽事上斬獲世界冠軍15個,洲際冠軍4個。去年開幕的2020年東京殘奧會上,青島派出7名運動員角逐6大項比賽,并最終斬獲2銀1銅,刷新了歷屆殘奧會中參賽人數和參賽項目最多的一次,居山東省首位!
培養一位又一位優秀的殘疾人體育運動員之外,青島也先后肩負起國家殘奧跆拳道隊、殘奧冰球隊集訓任務,努力將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運動項目做大做強。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奧會上,青島成功斬獲跆拳道比賽29個項目中的13枚金牌,遙遙領先,再一次捍衛了我市殘疾人跆拳道項目在全國的霸主地位。而國家殘奧冰球在剛剛落幕的北京冬殘奧會賽場上,成功贏得銅牌,被國際冰球聯盟評價稱,中國殘奧冰球隊“在觀眾的歡呼聲中創造了歷史。”
融入日常,體育讓殘疾人生活更美好
賽場外,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朋友享受到了體育運動帶來的酣暢與精彩。
依托基層公共服務設施,青島加快建設“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這個集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康復訓練、技能培訓、文化體育等功能于一體,采用“平臺+服務”形式的服務平臺,不僅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態化基本服務,也進一步改善、提高著殘疾人生活質量,讓更多的殘疾人參與文體活動成為現實。目前“如康家園”已投入試運營5處,另有14處正在建設;
城陽區星空智程康復中心,殘疾學生廣泛參與學校組織的啦啦操、旱地冰壺等運動項目,菁菁校園更添歡笑與活力;
冰天雪地里,“殘疾人冰雪運動季”活動熱火朝天,不僅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了解殘疾人冰雪運動,也讓越來越多殘疾人朋友參與到冰雪運動項目中來……
“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可以促進殘疾人勇敢走出家門,滿足興趣愛好,增加社會交往,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社會公眾也可以通過殘疾人在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和展示,更加充分了解這個群體。”青島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追夢路上,殘疾人需要付出更多艱辛。幫助殘疾人托舉夢想的力量,來自全社會對殘疾人事業的“格外關心、格外關注”。作為折射社會溫度與幸福度的鏡子,青島殘疾人體育熱背后,是殘疾人生活環境的持續向好。以落實民生實事和建設試點工作為重點,青島近年來積極探索創新扶殘助殘新模式,對殘疾人的保障從單一的生活保障發展到就業、康復、教育、文化體育等全方位的支持,尊重、理解、關心殘疾人的社會氛圍也越發濃厚。
北京冬殘奧會已落下帷幕,但殘疾人的命運交響曲正步入高潮。迎著新時代的春風,廣大殘疾人將繼續以夢為馬,向著更美好的生活勇毅篤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