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8日訊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遭遇戰、阻擊戰,城陽區廣大綜治網格員迅速響應,以“作風能力提升年”為契機,不斷強化“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好服務員、排查員、宣傳員作用,助力疫情防控,守護百姓平安。

一位網格員就是一位“服務員”
早上4點,惜福鎮街道盛苑社區網格專管員高詩華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調試設備、搬運物資、擺放桌椅、張貼提示語、拉起警戒線,事無巨細,與同事們協作配合下,不到兩小時完成3000人核酸檢測場地準備。短暫休整后,早上6點,高詩華穿戴防護服開始秩序引導工作,小喇叭、測溫槍是她的“標配”。“帶好身份證,注意佩戴好口罩,保持間隔。”這是高詩華近幾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連日來,城陽區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在這樣的緊要關頭,總是少不了網格員的身影。他們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有的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勸導居民帶好口罩、保持一米線;有的負責向居民講解核酸檢測流程;有的負責登記人員信息;有的負責專門照顧老年人等行動不便的人群……在網格員的協助下,核酸檢測現場秩序井然,保障了核酸檢測的有序進行。
服務好居家管理人員是綜治網格員的工作之一。為保障好居家管理人員的日常生活、健康監測,社區實行“五包一”制度,為每名居家管理人員建立專屬微信群,網格員便是其中一員。“你好,今天家里有沒有需要采購的東西……好,你說,我記……”高詩華的轄區有一名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天她都這樣與居家健康監測人員電話回訪,詢問需求,同時還安慰鼓勵對方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讓隔離不隔愛。
一位網格員就是一位“排查員”
黃桂云是城陽街道寺西社區的網格員,疫情防控刻不容緩,她每天穿梭在自己的網格里入戶走訪摸排情況,兩萬步、三萬步……在她的微信運動里,步數排行遙遙領先。為了更準確地掌握情況,她總是隨身帶個本子,“家里有幾口人、聯系電話號碼、從哪兒回來,身體狀況怎么樣?”這些話,她也不記得重復了多少遍。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人員信息排查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基礎防線。為全面摸清國內疫情重點地區來區返區人員信息,連日來,廣大綜治網格員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攜帶登記臺賬和手機,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深入網格,走街串戶進行自主摸排和報備登記。
“出現疫情后,我們綜治網格員全員出動,不眠不休,開展滾動式、地毯式人員信息摸排,對工作不在家的住戶,我們就通過電話溝通,詳細詢問具體情況,仔細登記人員信息,及時上報社區,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黃桂云說。
今年以來,綜治網格員對50多個國內疫情重點地區的來區返區人員開展滾動式摸底,已摸排隨訪人員信息11萬余條。為拓展和暢通報備渠道,城陽區還開發上線了“城陽區來區返區自主報備”小程序,并把全區304部自主報備電話通過多種渠道對外發布,方便群眾報備行程。

一位網格員就是一位“宣傳員”
“人人都是防線,戰‘疫’有你有我!”“疫情有所反復,大家注意防護啊!”“明天核酸檢測天氣陰冷,可能有小雨,請各位居民來的時候注意保暖防寒。”流亭街道廟頭社區網格員胡泰華在網格居民群里熟練地發送著疫情相關鏈接和信息,在群里,居民能第一時間了解最新動態。
每一個基層網格都是宣傳陣地,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后一公里”,網格員是關鍵。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強化市民的防范意識,提高防范能力?城陽區綜治網格員在實踐中探索出新路徑,采用“線上+線下”并駕齊驅模式,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最新政策要求。
線上,他們通過網格工作群和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實時轉發疫情防控動態、重點地區來區返區人員報備通知、新冠疫苗接種信息等,提醒群眾加強防范,主動配合工作;線下,他們深入網格,走街串巷、進村入戶,在轄區醒目位置張貼疫情防控告知書和社區報備電話,向群眾發放宣傳單頁、講解疫情防控知識,提醒群眾要規范佩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多通風。一系列宣傳“組合拳”讓疫情防控宣傳更接地氣、更有力量,營造出上下聯防聯動、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這是廣大綜治網格員的共同信念!在這場硬仗中,綜治網格員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起早貪黑,兢兢業業,用心用情用力為百姓織密織牢溫暖而有力的疫情防控平安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徐婷)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