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大中午頭,最燥熱的時候,嶗山區張家河社區村民張海榮正頂著太陽在院子里組裝一個剛剛到貨的秋千架?!皬娜ツ昵锾扉_始,他基本天天都這樣忙活,要不就是盯著手機找裝飾靈感,要不就是在屋里、院子里敲敲打打,就和不知道累似的?!睆埡s的妻子陳桂香笑道。隨著這個40多年的老房子被一點點改造成一個名為“清雅閑居”的田園院落,張海榮也擁有了新的身份——民宿老板。
工作間隙,張海榮與妻子在民宿客廳中休息。
“他家以前可不是這個狀態,先是張海榮的母親得了直腸癌,后來父親又查出來淋巴癌。兩口子顧不上工作,零零散散地打點工、做點生意,把時間、積蓄和精力都用在老人身上了?!鄙鐓^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永宏經常來到院里看看改造進展,時不時地幫把手,看到張海榮家進入了新的生活軌道,很是替他們高興。
張海榮家是一戶因病致困的家庭,為了支撐這個家,張海榮在建筑工地上搬過建材,做過電焊工、水電工。妻子做了豆腐、餑花、豌豆粉,他就拉到市場上去賣。
送走老人后,張海榮一直想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給家人提供更穩固的經濟來源。這兩年,村里開始萌芽的民宿經濟讓他看到了機遇。他向政府申請了5萬元的無息貸款,又向親朋好友借了20多萬元,開始了老屋的改造工程——把奶奶留下的陶罐半嵌入墻中,種上了鄰居送來的銅錢草、綠蘿;將一扇老式木門和舊檁條打磨圓潤、上色后,做成一張古色古香的長桌;從集上買來三頂草帽,裝上燈泡后改造成田園風十足的吊燈;家里的磨盤被安置在院子的小池塘里,做成噴泉,池里種上了蓮花、養起了小魚……這個170平方米的空間不僅將成為張海榮一家新的生存保障,也寄托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現在,張海榮正在給民宿辦理營業執照,近期就會正式開張。
“希望能在三五年內收回成本,一年給家里帶來七八萬元的收入。以前哪能想到,自己敢做這樣的事兒?!睆埡s的這份勇氣,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村里和街道近年來顯著的新變化。
走進張家河社區村口,在一片翠竹掩映下的“鄉村會客廳”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張家河剛剛完工的產業項目,利用社區閑置房屋打造了一個具備沙龍、休閑、茶吧、民宿等功能的社區鄉村旅游“樞紐”,統一為進村游玩的游客提供服務。進入村里,整潔有序的道路、古樸錯落的房屋、舉目可望的青山給人一種清新暢快的感受。“村里正在打造張家河特色民宿項目,除了清雅閑居,還會有其他6套不同主題的民宿,并引入社會資本運營。”張永宏介紹。
不只是張家河社區,與張家河同處標山一帶的黃泥崖、長嶺、唐家莊、廟石社區原來都是貧弱社區。通過區、街道、社區三級的共同努力,這5個社區均實現了集體可支配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集體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目標。為鞏固這一帶的脫貧成果,王哥莊街道提出建設“標山田園綜合體”,計劃到2022年實現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規劃目標。(青報全媒體記者 霍璟祎 通訊員 招婷婷 梁太宏)
責任編輯: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