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0日訊 自3月16日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二級調研員鄭鵬和高級政策研究員李偉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社區防疫志愿者”,為此他們需要早上六點前趕到李滄區棗園路社區,佩戴好口罩,穿上防護服、鞋套,戴上護目鏡,開始了一天忙碌的社區防疫工作……
市委有號令,部門見行動。群眾有危難,黨員沖在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廣大黨員聞令而動、挺身而出、盡銳出戰。
鄭鵬曾經是一名軍人,他說:“我是有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當過兵,也當過‘第一書記’,在疫情防空的關鍵時刻我先上。”在北京出差的監管四處三級調研員蓋永勝特意發來微信報名參加志愿服務:“我報名參加市直機關志愿者服務隊,等北京出差結束后,我可以隨時到一線去。”改革發展處聘任制公務員李偉是去年剛招聘到地方金融監管局的金融人才,他說:“我的家人都在外地,沒有后顧之憂,讓我先去。”辦公室科員戴鵬說:“我年輕,扛得住,請組織同意讓我去。”

根據社區需求,3月16日下午,鄭鵬和李偉便參與到李滄區棗園路社區的防疫工作中。社區的防疫工作瑣碎繁復,鄭鵬和李偉迅速成了社區隊伍的一員,物資搬運人手不夠,鄭鵬擼起袖子挑最重的搬,安置場所需要擺桌走線、李偉二話不說挪椅布位。測核酸時間長、任務重,一個主動請纓執勤疏導,一個積極負責信息登記排查。
3月18日,上崗第三天,恰是社區第三輪核酸檢測。早上六點到崗后,天氣就給他們來了一個下馬威,先是陰天,隨后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緊接著是小冰碴,隨后轉成冰雹,然后雨夾雪,一年的極端天氣輪番上演,讓現場工作人員措手不及。負責疏導核酸檢測者的鄭鵬站在人行道上,沒有任何遮擋物。同事李偉勸他打把傘,他拒絕了,“不打傘動作能快點,排隊的人就能少淋會兒雨。”

防護服防病毒,但不防水。不一會兒,鞋子濕透了,來回踱步也無法緩解無邊際的寒意,戴著橡膠手套的手也像是浸在冰水中,只能在隊伍偶爾地中斷中搓搓手,獲取片刻的暖意。負責信息登記工作的李偉說,“風太大了,最后手和腳都凍麻了,但搬桌椅的時候鄭處長還沖在前面,整個人都趴在濕漉漉的桌面上。”
完成1600個居民核酸檢測,已經是晚上8點。拖著疲憊的身體,鄭鵬、李偉和收拾現場,搬運設備,完成一系列收尾工作之后,鄭鵬開車先把李偉送回家,隨后自己才回家。
到家10點多,他們還要回到他們原來的身份,處理本職崗位上工作上的事務,“因為有些工作沒辦法讓其他同事代勞,有些企業上市工作只有我掌握,再交給其他同事分析就會很麻煩。”鄭鵬表示。

兩個人也非常感謝同事們在工作上的鼎力相助,“結束一天十多個小時的志愿服務,工作再熬到晚上十一點多實在精力不支,收尾事務同事搶著幫忙。”對此,李偉很不好意思,十一點半才交給同事,不知道對方要忙到幾點。他說,雖然是兩個人在志愿服務,但實際上整個單位系統都是他們的后盾。
鄭鵬和李偉僅僅只是一個縮影,我是黨員,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必須沖在前,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成為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全體黨員的共同信念與行動。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堅持將疫情防控作為“作風能力提升年”的首場戰役。3月13日一早,由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主要負責人帶隊,9名黨員干部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小分隊準時上崗,協助李滄區棗園路社區做好社會居民核酸檢測工作。3月14 日,相關分管領導多路帶隊走訪銀行、保險、地方金融組織等單位,現場督導一線網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做好金融服務。同時出臺金融支持抗疫十條政策,開展線上招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3月18日,繼鄭鵬和李偉之后,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再選派四名黨員志愿者,分批趕赴市南區浮山所社區開展抗疫志愿服務活動。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去,金融局先后派出近三十人分赴抗疫一線。疫情不退,金融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身影就不會消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 丁倩倩)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