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0日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2022年3月4日,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萊西這個小縣城原本寧靜祥和的夜晚,萊西迎來了一場倒春寒,“老中青”們紛紛奔赴抗疫一線,用他們堅定的身影架起了希望的橋梁,肩負起沉重的使命與擔當。
質樸年華,抗擊疫情的中流砥柱
“通過這一遭遭的核酸檢測,俺鄰屬們都對俺村網格信息員的評價更兒高了。”萊西市夏格莊鎮潘家疃村村民潘孝玉這樣說道。疫情發生的時期,正值我們北方多風的3月,覆蓋的地膜經常一夜被風掀開,加之寒潮降溫,對于村民來說,這是決定胡蘿卜長勢的時候,修復地膜與核酸檢測工作產生了時間沖突。3月15日,陸陸續續的人們朝著核酸檢測點走去,潘孝玉卻朝著反方向離開。“潘叔,你去哪,你做核酸了沒?”“還沒呢,我家地地膜被風吹開了,我歹趕緊去蓋上。”聽聞此話的網格信息員蘇梅紅立即說道:“潘叔,你去做核酸,地膜交給我,放心行了。”當即,蘇梅紅喊了村里的幾個志愿者和網格信息員,一起幫助潘孝玉修復地膜,潘家疃村的核酸檢測工作也順利完成。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年輕人逐漸減少,中老年人逐漸成為了村中的中流砥柱,夏格莊鎮的“青云”隊伍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40歲至60歲的人占比83%左右。自疫情發生后,無數中老年群體加入戰斗,他們有的是沖鋒在前的黨員,有的是“舍小家為大家”的“青云”微網格信息員,有的是默默無聞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他們克服困難、勇挑重擔,一次次全民核酸檢測的背后,都有著他們不容忽視的力量。
青春熱血,澎湃薄發的青春力量
“明天你還來么?”
“來啊,只要疫情不結束,我會一直來。”
“留下來吃飯吧。”
“不,我回家吃,反正離家近,把飯留給其他人吧。”
這是發生在萊西市夏格莊鎮大宅科村檢測點的一段對話,對話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唐潔的年輕人。疫情爆發后,在青島工作的小唐受到在一線當志愿者的父親的影響,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家鄉參加志愿服務。消殺身份證、錄入人員信息、核對錄入信息、完成數據轉運……這是疫情防控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看似簡單的每一步,卻是小唐每天都要重復上千次的工作。面對嚴峻的疫情,這位00后姑娘一直樂觀面對,“我從來沒有害怕過,疫情肯定會被我們戰勝的,我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的。”簡單樸素的話語卻傳遞出了青年一代人的信心與力量。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萊西市泊南村檢測點的馬丹丹、雙山村檢測點的張雙岳……他們是無數個“小唐”,遍布在夏格莊鎮的每一片土地上,他們不停奔波、腳步堅決,他們樂觀向上、朝氣蓬勃,他們用屬于他們特別的青春默默地守護著夏格莊鎮的每一個角落。
老驥伏櫪,安享之年的無私奉獻
八十歲的于占一是萊西市夏格莊鎮程家莊村一位普普通通的村民,他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
2022年3月4日疫情爆發后,他立即出門找到村委防疫人員,死死拽住他的手說:“你們白天又是巡邏又是核查,事情太多太累了,我現在年紀大了,瞌睡少,你一定跟村里說說讓我來值班,你們這樣也能抽空好好休息。”原來,于占一看到新聞上播出的有關疫情蔓延的消息,坐臥不安,他認為在這非常時刻,每一名普通公民,都應該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了能讓白班人早早回家休息,每次到他執勤的時候,他總是提前到最后走,中午飯點時,他也會主動替別人值守。
疫情之下,七十余歲的褚維存、陳同樂、張志、姜成進……他們本應安詳之年,卻在疫情當下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他們眼神堅定、默默付出,年邁的身軀里卻蘊藏著強大的力量,為夏格莊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