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8日訊 在建設23座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站的基礎上,又建設監測微站;建立數據發布和推送機制,形成“監控報警—現場溯源—調查處置—消除報警”閉環運轉模式。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持續加大投入,今年又投入1000余萬元,開拓創新,建成了較完善的空氣質量監測監管網絡,利用科學監控手段實現大氣污染精細化治理。
2019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在22個鎮街建成23座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站。在此基礎上,新區生態環境部門在22個鎮街和靈山島自然保護區分別建設了1-3座空氣質量監測微站,作為空氣質量標準站的補充,并按需求和規劃適時加密和調整;委托專業機構開發建設了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監控平臺和移動終端APP,并為各級領導、各級執法人員和基層網格員分配監控賬號。實現了對全區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實時監控、數據實時推送和信息共享。
西海岸新區生態環境部門委托專業機構負責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平臺運營,建立全區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監管微信群,定期發布空氣質量監測報告,調度空氣質量異常狀況排查和整治情況。通過移動終端APP將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異常狀況實時發送給鎮街生態環境辦公室,并對異常狀況排查整治情況進行跟蹤督查。鎮街通過移動終端APP接收空氣質量異常報警信息,上傳空氣質量異常狀況排查和整治情況。形成“監控報警—現場溯源—調查處置—消除報警”閉環運轉模式。
在限時處置機制方面,西海岸新區鎮街建立大氣網格化監測監管內部工作流程。接到空氣質量異常報警信息后,立即安排網格化監管人員第一時間到達報警微站進行現場核查,及時排查出污染源并采取整治措施,盡快消除異常狀況。發現違法行為需執法部門介入查處的第一時間告知相關執法部門,形成有效聯動。鎮街應在規定時間內消除異常狀況,問題處理后不再報警認定為一個異常事件的處結。充分調動起基層網格人員的積極性。
2020年,新區又投入1000余萬元在各大功能區的核心區建設9套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站,積極推動二期微站加密建設,繼續加密監控網絡,并逐步將此項工作納入對鎮街生態環境考核,空氣質量監測監管體系日臻完善。推動區鎮協同開展網格化巡查整治,實現了對空氣質量的科學分析、精準溯源、精細治理,為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攻堅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