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青島工學院把疫情防控當作一堂“大思政課”,把抗疫實踐當作愛國主義教育、愛校教育、育人教育的生動教材,推進形成每名教師都是“思政教師”、每門課程都是“思政課”、每名教師都上“思政課”的育人格局,師生員工在“大思政課”里受教育、增才干、促團結,把思政課教學優勢轉化為支持防疫斗爭的強大力量。
3月22日晚,青島工學院萬名師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課”網絡直播課,點贊達12.2萬。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福森副教授以“弘揚抗疫精神,踐行責任擔當”為主題,從“抗疫精神”的生成、內涵和青工實踐三個方面,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精神,深情講述了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分享了發生在學校、在身邊團結協作、共克時艱的抗疫故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愛校精神,涵養家國情懷,砥礪強國之志,努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精彩的疫情防控思政課令廣大師生受益匪淺,也引發了大家的強烈反響和廣泛熱議。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劉曉燕表示,此次活動為我們思政理論課教師結合中國抗擊疫情的具體實踐,講授思政理論課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們在戰“疫”必勝的信心得到增強的同時,更要扛起將青年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重任,我們一定要用科學的理論、充沛的情感、生動的語言授好思政課,站好思政講臺。
基礎教育學院思政黨支部書記厲復超說,此次講座從不同角度講解了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彰顯出的中國力量。作為一名高校思政教師,要理直氣壯、旗幟鮮明的弘揚主旋律,要毫不動搖地自覺服從、服務于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大局,增強青年學生的“四個自信”,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把所學理論轉化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實踐動力。
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任建紅表示,在這次疫情中,不僅學校領導按照網格化對學生公寓進行分區包片,眾多教職工投身抗疫一線,更可貴的是,很多青年學生參與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這給在校大學生的“青春夢”提供了奮進新時代的思路。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我們要以“白衣戰士”的精神教導學生,切實面向學生開展好愛國主義、社會責任、生命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機電工程學院團總支書記文若思說,當聽到思政大課中提到被貼上“佛系”、“躺平”的00后成為了這次抗疫之戰中的中堅力量,學校有1500名學生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我感慨萬千,這讓我認識到青年學生用青春共筑防疫長城,用行動點亮心中的勇敢。身為一名輔導員,在這特殊時期,更要將抗“疫”故事、先進人物及涌現出的典型事跡融入思政教育。要以此引發學生關于生命、敬畏、勇敢、擔當的人生思考,完成好特殊時期的愛國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肖風迎表示,青年有當擔,則國家有希望。面對疫情,自己作為一名預備黨員,一定會發揮黨員模范作用,聽從黨的指揮,不忘初心,肩負責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與祖國一起,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外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穆璇說,看到很多老師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地住校授課工作,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在被國家、被學校保護著、深愛著。這些教職員工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保衛者,我由衷地敬佩和感謝他們,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勤奮學習,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食品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張玉豪表示,通過學習思政大課,讓我對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獲益匪淺。疫情防控戰證明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黨的領導的正確性,以及中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堅定性。我們堅信,英雄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取得抗擊疫情斗爭的最后勝利!
航空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李佳輝說,在疫情面前,我們應該保持理性,注意網絡言論,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管好身邊人和身邊事,共同科學參與疫情防控,避免地域歧視,保持正確態度。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此次疫情,在各種復雜的論斷中保持獨立思考,要相信黨的力量,國家的力量,群眾的力量。
信息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王英琪表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無數共產黨員和醫務工作者沖到前線,為全國人民的健康提供保障。看到學校那么多同齡人也毅然沖上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我深深地為他們的付出而感動。在災難面前,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我們每個人都是抗擊疫情的主體。我們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災難面前彰顯應有的擔當作為。

學校堅持全員育人和因材施教,努力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學生心坎里。努力讓每一位老師都成為思想育人的標桿,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島工學院)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