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商業的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推進
數字化升級,商場更“懂”消費者
行色匆匆的外賣員們出入超市,將周邊顧客的“到家業務”訂單商品打包帶走;刷臉支付、無感停車、AI智能導購,線下商業空間的數字化升級讓商場越來越“懂”消費者。
“尤其是這兩三年,線下商業都在加快自身擁抱數字化的腳步。”青島麗達購物中心總經理顧冰說,近期麗達的“到家業務”多次出現“爆單”,在抗疫期間,商業的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推進。
線下場景的數字化是空間上的直觀感知。從進店逛街購物、支付到停車離場,線下場景的數字化開始介入購物的各個環節。在麗達嶗山購物中心,顧客在商場入口就會看到一個憨態可掬的“小豹”機器人。顧客可以通過“小豹”機器人觸摸屏便捷查詢商場各樓層店鋪、公共設施布局,還可以進行店鋪的線上優惠查詢。在支付環節和停車環節,智慧收銀系統、無感刷臉支付、無感停車繳費等數字化手段都在不斷提升著商場的購物體驗。
線下場景的數字化升級本質是與消費者建立更多“鏈接”。實體商場有形的物理空間正在通過數字化升級實現擴展。“數字化場景的建立除了帶來購物體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為商場建立更多面向消費者的數字化通道。”顧冰認為,與電商的運營邏輯不同,實體商業數字化的落點還是實現對線下商業的引流。近兩年來,各大商家都在逐步完善“到家業務”小程序、線上商城、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微信支付等一系列數字化工具來搭建商場引流渠道。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化體驗最終都沉淀到線下商業的 “私域流量”中,成為其實現精準數字化營銷的基礎。會員系統就是各大商場正在精細化運作的“私域流量池”,通過記錄和分析會員購買行為和數據,商家將逐步描繪出用戶畫像,并根據不同的用戶畫像進行線上信息的精準推送。
“比如定向推送不同種類商品的優惠券,促成會員的多次復購,或者對進入商場購物的會員定向推送優惠信息,達到引導消費的效果,拉長會員在商場的停留時間。”顧冰說。
數據挖掘不只停留在營銷數字化層面,線下商業的存貨管理、供應鏈管理都在逐步發生改變。線下商業動輒上萬的SKU管理離不開數據處理系統支持,“比如麗達打通了存貨系統和補貨系統的數據,在某類商品售出一定數量后,存貨系統就會到達警戒線,然后補貨系統進行補貨。”顧冰說,數字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存貨系統的運行效率。
在利群集團,各大門店的自動補貨系統已經實現了與數字化供應鏈系統和物流系統的連接。在利群集團位于膠州的利群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基地智慧常溫物流中心,20多米高的立體倉庫間堆垛機往來穿梭,數字化物流系統根據每天的訂單數據進行貨物自動化存放、出庫和配送。
每天清晨,與各大商場ERP系統相連的數字化物流系統將各類訂單數據、補貨數據匯總。“整個物流基地在淡季每天需要處理2-3萬個訂單,旺季時需要處理8-10萬個訂單。”利群集團旗下福興祥物流集團副總經理孫士昆說,這樣海量的數據處理依靠人工是無法完成的。
當相應數量和產品規格的訂單確認后,RGV小車將產品從立體倉庫運送到拆垛機器人處,機器人依托3D視覺識別系統實現拆垛,并根據商品形狀和數量進行最優碼垛,將訂單產品送往輸送線進行貼標。標簽就像訂單產品的身份證,里面儲存著產品數量、出貨周期、發送目的地等信息,以實現產品出入庫的全流程數字化。
“商業物流的數字化面對數萬種商品,每批商品的數量、形狀、目的地都不一樣,難以標準化的特點決定了商業供應鏈和物流數字化難度很大。”孫士昆說,目前拆零商品的數字化揀選還未實現全自動化,未來將嘗試探索拆零商品貨到人(CTU)揀選方案,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無人化、自動化程度。
從線下消費場景升級、精準營銷到供應鏈管控、物流管理,更“懂”消費者的青島商業將在數字化道路上加速升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偉)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