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9月29日3版
連鋼創新團隊:讓“中國速度”領跑世界港口
——記一場感人至深的事跡報告會
9月28日下午,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事跡報告會在市委黨校舉行。
“連鋼創新團隊”是我市首個“齊魯時代楷?!睒s譽獲得者,團隊勇于攻堅克難、矢志科技報國的事跡感人至深。
報告人里有“連鋼創新團隊”成員,有成員家屬,有媒體記者,用時而鏗鏘有力、時而柔和深情的講述,將“連鋼創新團隊”實現自動化碼頭“從0到1的突破”的故事娓娓道來,將團隊的報國信念、奮斗情懷、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傳遞給所有人。
迎難而上挑戰極限
報告臺上,藍色背景板“未來港口·中國造”七個大字熠熠生輝,象征著自主創新、攻關核心技術的新時代港口人精神。
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的橫空出世,標志著中國擁有了港口集裝箱裝卸的世界最高端形態,體現了中國港口綜合科研實力和現代化水平,更為全球“智慧生態港口”建設貢獻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復制的“青島模式”“中國方案”。
自主創新有多難?外界對團隊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過,團隊到荷蘭、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取經”,對方也根本不展示核心技術、關鍵數據。
“讓中國的碼頭躋身世界‘智慧港口’前列,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艱難。”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李永翠展示了一連串數字:“3000”是在自動化碼頭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開過的技術研討會的數量,“40”是出入集裝箱卡車的閘口布局的方案數,“7000”是流程測試案例,“十萬”是反復測試的次數……
“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后,是一個個通宵達旦,是一次次挑戰極限。就這樣,我們僅僅用了15個月就完成了碼頭的方案設計,要知道,在國外,這項工作至少需要三年?!崩钣来湔f。
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總經理助理李波講述了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三次亮劍”,這三次經歷看似波瀾不驚,實則驚心動魄。
“開港作業,我們動員了好幾家船公司,人家都不愿意來,因為走遍全球各國碼頭、見慣了場面的船長們對‘自動化碼頭’并不陌生,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效率低、干活慢’?!崩畈ㄕf,“最后,全船1000多個箱子,僅用7小時就干完了。本來準備在青島待幾天幾夜的船長,在第二天凌晨就被告知‘可以離泊了’,他驚呆了,在駛離港口時,他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這就是中國速度,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了不起,為他們點贊。”
團隊成員修方強、王偉、呂向東,在現場介紹了碼頭“十大創新”中的一鍵錨定自動防風系統、自動導引車伴隨充電系統、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等三項世界創新成果。
團隊連續5次刷新自己保持的裝卸效率世界紀錄,成為工業互聯網在港口場景應用的成功典范、世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運營標準的制定者與引領者,背后正是勇爭一流的不懈追求和以更快更強的“中國速度”引領世界港口新一輪發展潮流的決心與信心。
將生命融入港口和碼頭
不久前,團隊帶頭人張連鋼又完成了一場肺癌手術,還在恢復期就要求回單位上班,單位不批準他就在家通過網絡辦公。這種將自己生命融入港口和碼頭、與時間賽跑的忘我精神,深深感染和震撼了臺下觀眾。
“已經快60歲的人了,10年內做過兩次肺癌手術,是什么讓他這么不要命、不怕死?是什么讓他把事業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是對探索的執著,還是對工作的熱愛?”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黨委副書記、青港國際總經理王新澤說,“可能都是,但我想最根本的還是根植于他內心的共產黨人‘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理想信念和忠誠與擔當。”
“我們的連鋼大哥又剛完成一場手術。我常想,是什么讓我們克服了這么多困難,戰勝了這么多挑戰?是什么支撐他迎難而上、勇攀高峰?我想,就是根植于血脈里的奮進拼命、勇往直前的攻堅精神?!崩钣来浠厮萘舜a頭建設7年來,通過一次次的推翻重建、迎難而上、拼命創新,成功實現中國自動化碼頭建設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
工作中的張連鋼(右一)。
當張連鋼步履堅定地走到報告臺中央與眾人見面時,全場爆發出熱烈掌聲。張連鋼說,碼頭建設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要把青島港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貢獻于整個中國甚至世界港口的建設。
其實,擁有矢志不渝報國信念、奮斗情懷的,又何止張連鋼一人?在自動化碼頭的建設中,一直在上演著這樣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事例,深刻詮釋著“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
負責網絡系統的徐永寧,在碼頭數據中心調試的關鍵時期妻子確診癌癥,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從沒有耽誤過工作;碼頭操作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堅決勝階段,連續一個月顧不上回家,甚至在母親去世時,都沒能趕回去見上最后一面……
“作為家屬,我內心其實非常矛盾,因為你深愛的人屬于你,但又不完全屬于你,還屬于他們心中的那片碼頭?!眻F隊成員張衛的妻子姜紅衛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了團隊成員“以小家成就大家”的默默奉獻與擔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點擊鏈接查看精彩發言:
山東港口青島港黨委副書記、青港國際總經理王新澤:奮進的楷模團隊
責任編輯:程雪涵